巧释简算中运算符号

巧释简算中运算符号

ID:34464654

大小:29.1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巧释简算中运算符号_第1页
巧释简算中运算符号_第2页
巧释简算中运算符号_第3页
资源描述:

《巧释简算中运算符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释简算中的运算符号许多教师认为简便运算比较容易,有运算定律可用,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提高运算速度的有效途径,学生一定能很快地掌握与应用。可是在教过之后我发现其实不然,上课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运算定律,并且还能根据运算定律举一反三,看上去好像已经融会贯通了,可是等到做作业遇到运算定律大聚会时,却错误百出,个别同学甚至把那些运算定律全混淆,说到底,这部分后进的同学没有很好地识别各个运算定律的特征记不下公式。(a+b)×c=a×c+b×c,a-b+c=a+c-b……与其再用上一节课,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公式,到不如让枯燥的数学公式生活化,让学生喜闻乐见,加深理解

2、与记忆,一劳永逸。为此,我进行了有益地尝试,与大家分享一下:一、“加”是“上升”,“减”是“下降”细心的数学老师可能会发现:375-203、375-198、426+204和426+197这种题型,大同小异,出现在一起时,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我发现很多老师给学生背顺口溜,“多加要减、多减要加、少加要加、少减要减”,这样的数学课堂岂不失去了生机,想当然是低效的课堂。如果把这些枯燥的算式,通过诠释运算符号而改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片段,收效一定是显著的。展示一:“一驾飞机正在空中做航空表演,它此时的高度是离地面375千米”师边表述边列出“375-203”这个算式。“地面的指挥员要求这

3、架飞机“下降”203千米,同学们你知道减号代表什么吗?(下降)“根据凑整思想,203离谁近呢?”(200)“你们认为飞机可以怎样完成这个工作?”“先下降200,再下降3”师可追问:“下降200达到要求吗?”(没有)“还要怎样”(继续下降)。在认识了连减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列出:375-203=375-200-3展示二:“一驾飞机正在空中做航空表演,它此时的高度是离地面375千米”师边表述边列出“375-198”这个算式。“地面指挥员要求这架飞机怎样表演?”(下降198千米)“根据凑整思想,198离谁近呢?”(200)“是啊,又是200,你认为飞机可以怎样帮我们完成这项简算工作呢?

4、”有了上面的教结构,学生自然而然地自主尝试用结构“先下降200,再上升2”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还要上升2呢?”有的同学风趣地说到“这个飞机员头脑不清醒,下降多了,所以要升回去嘛!”一名后进的同学就能帮我们列出:375-198=375-200+3简短的两个小故事片段,让学生意犹未尽。此时,师可适当地出示426+204和426+197,让同桌两人,先讲故事,再进一步列式。我发现全班同学无一人失误,同学们用“上升”理解了“加”,用“下降”明白了“减”,枯燥的运算符号生活化,学生怎能搞不清,记不牢呢?二、“加”是“前进”,“减”是“后退”在平日的训练中,我发现像4/7-0.8+3/7

5、-0.2这种题型,学生们的错误五花八门。纠其原因是这四个数在第二步的排列顺序上,学生“各自创新”,为此,一个排队片段,在我脑中油然而生。“同学们,体育课的下课铃声响了,此时,你们正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这时体育老师会要求你们怎么做呢?”(重新整队,带回教室)“整成什么样的队呢?”(男一队,女一队,二路纵队)“是啊,杂乱无章的数也散落在式子里,它们也需要你这位体育委员来重新整整队,你们说,应该怎么整呢?”(学生可能会说分数在一起,整数在一起)师可适时点拨:“那么谁在前?谁在后呢?我们可让排头不动,其他数带着符号移动,“加”代表“前进”、“减”代表“后退”,来整整看!”学生兴趣特浓,纷

6、纷列出:4/7+3/7-0.8-0.2下一步让同学们尝试分组,如果大家能列出(4/7+3/7)-(0.8+0.2),说明学生对a-b-c=a-(b+c)这个公式掌握较好,如出现了(4/7+3/7)-(0.8-0.2),这个小片段还可接着往下讲:“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站在一起,大家高兴吗?瞧!两个加法的分数抱(括号)在了一起,它们中间用了“加号”,那两个减法的小数也抱在了一起,它们中间也要用什么符号?”从而得出了0.8与0.2之间要用“加”。三、“加”是“和”,“乘”是“吃”,“括号“是“一起”许多数学老师在问学生:“3+2=?”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可能摇摇头,这时老师灵机一动:“爸爸

7、给你了3个苹果,妈妈给你了2个苹果,你现在手中有几个苹果呀?”这时这个小同学可能爽快地回答:“5个”。数学来源于生活,既然孩子们对“吃”这么感兴趣,那我们老师为什么不能就“吃”吃透运算定律呢?记得刚讲完“乘法分配律”时,同学们套公式相当麻利,可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有部分后进的同学出现了像(35+20)×3/5=35×3/5+20这种漏乘乘数的现象。与其重新一遍遍地背公式,到不如用生活语言再一次诠释其中的运算符号,让他们永远记住。板书:(a+b)×c=a×c+b×c“同学们这个“a”就好比“老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