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ID:34469384

大小:51.6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6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_第1页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_第2页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_第3页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_第4页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陈爱林滇中六大湖泊犹如散落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颗珍珠,最为璀璨夺目的当数抚仙湖。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宋朝大理国时代名罗伽湖,为罗伽部属地;明朝改名抚仙湖,相传有二仙并肩搭手屹立倒映湖中,又说玉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抚仙湖水深15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优质淡水储备库。一、抚仙湖地区的早期地质历史。现在抚仙湖周缘地貌为古生代、中生代古夷平面被抬升、错断,经河流切割改造而成的滇中地区高原、丘陵地形。其山脉属云岭向东延伸辐射的正支乌蒙山系

2、。最高点是位于境内西北部的梁王山主峰海拔2820米。最低点是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海拔1292米。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抚仙湖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天壤之别,但它们都孕育了纷繁的生命。由于地质构造的因素,云南省范围内出露了自25亿年以来的地层,使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能够破解25亿年以来云南乃至全球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史。25亿年前,云南处在深海之中,只有藻类在这里生活,它们形成海洋草原,死后与海底火山喷发物一起形成一套深海相火山-复理石沉积构造。917亿年前,发生龙川造山运动,形成滇中坚硬古陆核,但仍为海洋覆盖。9亿年前和7亿年前,发生了晋宁

3、运动和澄江运动,使云南变成了浅海环境,形成了最古老的岩层基底,沿红河-洱海-金沙江以东,南盘江以北广大地区形成了古陆和陆表海交替出现的格局。在澄江县城北部形成紫红色粗砂岩就是澄江运动时期古陆留下的风化产物,其中形成的铜矿床为抚仙湖地区的古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时代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两个运动之后,出现了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磷元素富集,并在海洋里形成磷矿沉积,磷矿里保存了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具有矿化外壳的小壳化石。磷元素的富集为生命大爆发创造了条件。5.3亿年前后,抚仙湖地区地表环境发生了巨变,海洋中的生命形式也发生了巨变,以

4、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第一批后生动物出生在海洋里,它们包含了现今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先祖,取代了藻类世界,开创了统治地球的历史。地球的生命发展史由此改变,最原始脊椎动物云南虫、海口鱼等出现在海洋里,使智慧生命——人类的起源成为可能。澄江帽天山记录了当时生命发展史和地质发展史。科学家对采自澄江帽天山和昆明海口的岩石样品的古地磁测定,澄江一带位于南纬11.3o,是古陆环绕的浅海区域,西部逶迤着位于现今宁蒗—永胜—楚雄—易门—石屏一带的川滇(康滇)古陆,玉溪位于川滇古陆的海陆交汇处,东部横亘着长椭圆状孤立的牛首山古岛,其周缘以曲靖-罗平-丘北

5、-开远界定。由此组成的滇东海盆呈向北张口的喇叭形:南有峡口接文山海域;北与上扬子广海相连。这块浅海既有古岛屏障保护,形成相对稳定、有利的生态环境,又有潮口相通,接受深海营养和富氧海水补充,海水清澈透明,气候温暖,水深不超过100米9,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由于地处低纬度热带、亚热带信风区,是热带风暴活动的中心区。台风能形成能量巨大的螺旋状气旋,引起高达10米的风暴潮,同时,还可引起波高数十米、波长数百米到千米的风暴浪,可波及到200米的海洋深处。强风暴和降水把海岸风化物推卷入浅海区,经过短距离斜坡滑动后,加速成喷

6、涌而下的泥流,动物先祖们被活埋,扭曲的奇虾、昆明鱼化石,见证了当时的生命不屈的历史。5.2亿年至3.8亿年前的寒武纪中期至泥盆纪早期,古抚仙湖地区隆起成陆地,存在广泛的古风化壳。3.8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晚期至3.6亿年前的石炭纪早期,陆地下沉,变成浅海,随之水逐渐变浅,海湾逐渐堰塞,成为陆地。3.6-2.5亿年前的石炭纪至二叠纪时期,抚仙湖地区海陆交汇,在距此不远的陆良、师宗、富源一带,陆地上生长有大量的植物,它们死亡后,留下大量的煤矿。古滇中海中生活着腕足、珊瑚、海百合、菊石等各种海洋动物。同时,动物已到陆地上大量繁殖。二叠纪早

7、期抚仙湖地区乃至西南地区发生火山喷发,留下大量玄武岩。2.5亿年前的三叠纪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滇中地区最后一次从海底升起,抚仙湖地区湖泊交错,水草丰美,山峰低矮,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大量繁衍,离抚仙湖边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的天头山恐龙化石群,华宁、江川的恐龙化石见证了当时的“人丁兴旺”景象。二、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1、抚仙湖的形成自6500万年的新生代以来,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致使云南整个区域持续抬升,处于海洋中的滇西一带也已由海变成陆地,滇中地区逐步变成高原。滇中地区位于川滇活动地块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9受喜马拉雅造

8、山运动形成的小江断裂带的影响,这片高原呈南北向断裂凹陷,在滇中沉积盆地中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湖泊:古滇中海。340万年前,地质学上的新生代晚第三纪,发生了新构造运动,断裂加深,滇池、抚仙湖和阳宗海逐步分离。地质学上的古滇池,与云南高原的九大湖泊一样,从北向南流。经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