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多彩

拥有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多彩

ID:34469603

大小:39.4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06

拥有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多彩_第1页
拥有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多彩_第2页
拥有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多彩_第3页
拥有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多彩_第4页
拥有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多彩_第5页
资源描述:

《拥有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你想象的丰富多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拥有一个开放的心灵,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多彩 ——《与神对话》读书笔记二兼书籍电影推荐                   作者:李元峰 题记:张老师说《与神对话》是他读过的书里唯一一本能和老子《道德经》思维相媲美的,所以他建议学堂的老师每个人要把《与神对话》读一万遍(从目前的进度看来,我估计至少得读一辈子)。在博客里和私底下,学堂也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很多人。然而,可惜地是——我们很多人在传统学校里习惯了背答案,却不知道真正的读书该是怎样,如何去思考?如何把书中讲得东西吃透并在生活中运用?《与神对话》第一部是“个人生活行为的指南书”,绝非一个神神叨叨的疯子在

2、自言自语,但究竟有多少人领悟了G先生的话语?有人说自己花了几个小时就读完了这本书,感觉“挺一般”的;也有人说,自己看了但就是“找不到感觉”。用G先生的话来讲,这两种表现都是:缺乏有吸收力的心灵。下面的这篇文章写于去年三月份,是我自己在读《与神对话》后豁然开朗地感受,也刚好谈及了“如何拥有开放的心灵”。这也是我读书到现在对一本好书的体悟: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一定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把我们很多“打结”的思维和“熟知”的看法在一瞬间连成一片。  前两天给一个好友打电话谈到《秘密》和《与神对话》里面的内容,他给我讲道:“《秘密》这本书里很多似乎是

3、‘唯心’的东西,但是跟朋友讨论的时候,发现我们以前学习的‘唯物主义’也是很有问题。”我笑着说:是,单纯的“唯心”与“唯物”都是我们用一个标签局限了自己的心灵与眼界,让我们远离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本质。 《与神对话》对话里面的神对作者讲道:你们总是抱有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此”和“彼”不能同时存在呢?并且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赫修拉,天上地下的事情远比你们哲学所能想象得更多! 也有句话叫做: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的眼里这里世界就是那样的单调乏味?我们定义的标签是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还是阻碍着我们?“眼见为实”是对的么?你看到了多大的世界

4、?“Anythingispossible”会带给我们怎样奇妙的生命旅程?你是如何看待“生死轮回”、“2012事件”与“外星人”的?如果我们不相信它们的存在,仅仅去讨论一种可能性会如何?  一、   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你是否在贴着“标签”看世界? 我们很多人从小被教育用一个“既定模式”去看待世界、理解人与事物,比如说我们被灌输的“唯物主义”,这个看法定义“物质决定意识”,而且凡是不符合这个定义的一概都是错误的。我们国家历史上有很多人被这个“既定模式”引导了一生,回头看看那个曾经疯狂的年代,我们再看这个定义真的如此么?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 今天你听到一个消息

5、:某某歌星要在某处举行一个演唱会或者某大师要在某处做一个演讲,然后你去了。这时候问题来了: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是你的意识决定你物质的身体呢?还是你物质的身体在决定意识? 如果按照“唯物主义“的解释是你的身体在决定意识,请问它为了什么?又如何在决定?我们很难找到答案。仅此一例,便可以推翻“凡是不符合这个定义的一概都是错误的”。 同样的,我们的生活被很多这样类似的“标签”主导着。比如对于佛学的看法,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这是迷信,你不要去看它,对你不好。因为应试教育的“巨大成功”,我们也一直“习惯”听“标准答案”,不去关注这个答案究竟是“为什么”。于是就真的以为“佛学就

6、是迷信,对我不好”。但真的么?为什么我们的思维没有去想下:为什么说它是迷信呢?有什么证据呢?万一错了呢? 一代高僧大德净空老法师在《和谐拯救危机》中这样说道:“对于一个东西,如果你不经思考与辨别就去接受,那是迷信;同样的,对于一个东西,如果你不经思考与辨别就不接受,说它是迷信,这才是更大的迷信。”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背后的思维其实是一致的:不经思考与辨别,只会听“标准答案”。 那么我们顺着刚才问题的思路理一理。为什么说它是迷信呢?因为“很多现在的权威”说它是迷信,所以就是迷信。那么,佛学为什么能够流传两千五百年之久?为什么在中国最为繁盛的大唐时期,唐太宗李世

7、民亲自学习佛法?为什么一本《金刚经》影响中国数千年?为什么历来很多皇帝要到寺庙之中拜访高僧大德,向他们请教如何治理国家?为什么清朝顺治帝抛却王位学习佛法,还曾写下“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的偈子?再回到创立佛法的释迦摩尼祖师,他当时为何要抛却世间无数人追逐的“王位、美女与富贵的生活”?如果说迷信,这个迷信的力量也太强大了吧?当代的权威就一定比千年智慧更替积累的古人更“权威”么? 如果我们愿意这样去问,我想那个所谓的“权威”肯定就“思维短路”了,但问题是我们很多人连思考的能力都已丧失,何谈“问”的能力? 接下来再看,万一这个“权威”错了呢?《与神对话》

8、里的神如此说道:如果你不能停止告诉我你的神,我便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