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683-2018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

DB14∕T 1683-2018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

ID:34479142

大小:1.06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6

DB14∕T 1683-2018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_第1页
DB14∕T 1683-2018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_第2页
DB14∕T 1683-2018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_第3页
DB14∕T 1683-2018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_第4页
DB14∕T 1683-2018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14∕T 1683-2018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01B05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1683—2018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2018-07-30发布2018-09-30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4/T1683—2018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

2、.........................................................13术语和定义........................................................................14改造原则..........................................................................15改造技术..................................................................

3、........26主要疏林地类型改造模式............................................................3IDB14/T1683—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米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寒英、高洁、关永社、史鹏、曹芹、郝凯婕、雍鹏、王平、吕皎、李艳珍、刘俊、王云鹏、王大江。IIDB14/T1683—2018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疏林地改造的原则、措施、技术及主要类型

4、的改造模式。本标准适用于疏林地改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连续面积大于0.06h㎡,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3.2行间混交两个以上树种彼此隔行进行混交方法。3.3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个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3.4块状混交把一个树种呈规则

5、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个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4改造原则4.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1DB14/T1683—20184.2依靠自然难以成林,或长期处于疏林地状态的。4.3多树种多林种,保护生物多样性。4.4不同类型的疏林地进行分类施策。5改造技术5.1补植补造5.1.1树种选择树种应按照下列条件选择:a)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一致;b)根据疏林地改造目的选择树种;c)选择多树种造林,因地制宜确定树种,合理配置针阔树种及乔灌木比例;d)选择以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乡土树种为主;e)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f)迹地上形

6、成的疏林地,保留与更新树种共生的幼树,形成混交林。5.1.2整地方式5.1.2.1穴状整地穴径和深度分别在50cm和40cm以上。5.1.2.2鱼鳞坑整地适用于坡地,外高内低,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半径大于60cm的半园形,深度为30cm以上。5.1.2.3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地,沿等高线进行,形式有水平阶、反坡梯田。带宽大于60cm,带长据地形确定,每隔一定距离保留0.5m~1.0m自然植被。5.1.3混交类型及方式5.1.3.1混交类型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5.1.3.2混交方式5.1.3.2.1行间混交,适用于阴性树种与阳性树种的配置或乔灌木树种的混

7、交。5.1.3.2.2带状混交,适用于大多数立地条件的针阔叶树种配置、乔灌木树种混交、阴性树种和阳性树种混交。5.1.3.2.3块状混交,适用于种间竞争性较强,或地形破碎,不同立地条件镶嵌分布的地段。5.1.4造林密度5.1.4.1公益林按GB/T15776的规定执行。2DB14/T1683—20185.1.4.2商品林按GB/T15776的规定执行。5.2封山育林按GB/T15163的规定执行。6主要疏林地类型改造模式6.1迹地上形成的疏林地改造模式6.1.1类型特点火烧和采伐后形成的油松、落叶松、白皮松疏林地,立地条件较好。6.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