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ID:34479369

大小:8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_第1页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_第2页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音乐鉴赏论文名称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化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源自文化,文化寓于音乐,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音乐则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

2、地影响人的心灵,使人们获得美的感受。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以中国为例,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所衍生出的音乐数不胜数,各个朝代,各个民族,各个地方所喜爱甚至崇尚的音乐都是各有不同,各具特色的,并且在几千年的时空流转中,不断的整合完善,不断地形成新的特色乐谱影响至今。例如,在太平时代政治平和,人们安居乐业,因此音乐的音调就是安详欢乐的;而乱世时期政治混乱,百姓流离失所,所以音乐的音调就同样是哀怨愤恨的,比如陕北信天游里

3、的哭腔就形象的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苦难与伤心哭泣;歌剧《白毛女》中喜儿以歌来表达对旧社会的控诉,显示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音乐与古代哲学家们的关系就是非常密切的。儒家的音乐观不但将礼乐并列为道德教育的重心,而且把道德列为评价音乐的首要因素。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音乐不但要曲调优美,应重视制乐者的仁心善意,故而《韶》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在道教也有诸如全真正韵,武当仙韵,苏州道乐,龙虎山正一道韵,古韵等反映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音乐。音乐与古代文人们的联系

4、也不胜枚举。古琴曲《流水》由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而成了知音的代称,这首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的古琴曲也因这个故事而成为广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经典之作。其实“借物寓情”的手法在中国音乐中是常见的,它是一种心灵的满足,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不敢表达的情感和苦闷,往往借由音乐来抒发。如爱国诗人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李白的“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都是借由艺术来感叹自身境遇,宣泄人世间的曲折沧桑。古代宣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而在历

5、史的长河中,音乐似乎已经成为了每个文人的必修课,把音乐修养放于首位,他们通过修习这门课,使得自身的情操和素养都得以提高。古代君王们就尤为重视音乐的发展,例如唐玄宗李隆基就被称为唐代音乐的缔造者和设计师,他设立的宫廷音乐机构梨园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同时他与众梨园弟子创作的大量音乐舞蹈作品都直接推动了音乐的普及和发展。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如《白毛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茶花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

6、蕴合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主人公们用歌声代替台词,用歌声的跌宕起伏来表现出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让观众们在不同的音乐意境中感受着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以中国经典歌词《白毛女》为例,这部歌剧创作于抗战时期,是歌颂农民大翻身的中国第一部歌剧,主题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歌剧根据晋察冀边区一带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以主人公喜儿的命运发展为主线,展开了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命运的大起大落环环相扣,被称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尤其是语言和音乐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

7、。3《白毛女》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民族新歌剧。第一,歌剧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第二,歌剧的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优良传统。第三,歌剧的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第四,歌剧的表演,学习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学习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白毛女》的音乐建立在河北、山西、陕西的民歌、说唱音乐至上,它继承了中国戏曲音乐的

8、传统,又借鉴了西洋歌剧的经验。《十里风雪》、《扎红头绳》等唱段催人泪下,引起观众的同情,《北风吹》、《昨夜黑夜爹爹回到家》、《我要活》等唱段诠释出喜儿的突出个性,让人们印象深刻。《白毛女》是创造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农村复杂的斗争生活,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精神风貌等。在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民族新歌剧的建设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将音乐和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一直是诸多音乐创作者创作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