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自我和谐研究综述

当代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自我和谐研究综述

ID:34494912

大小:1.03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当代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自我和谐研究综述_第1页
当代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自我和谐研究综述_第2页
当代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自我和谐研究综述_第3页
当代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自我和谐研究综述_第4页
当代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自我和谐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自我和谐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6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ol.32No.62010年11月JOURNALOF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EDITION)Nov.2010当代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自我和谐研究综述112郑莉君,黄海涵,贾文斌(1.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浙江杭州310036;2.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36)摘要: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党中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提出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的关键在于自我和谐,研究表明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且受到家庭、职业、人际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关键词:和谐思想;心理和谐;自我和谐;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10)06-0066-05一、引言工作,要达到心理和谐,就必须先做到了解自我,(一)和谐思想下的心理和谐信任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人们心理状态的变迁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善自我,发展自我,设计自我以及满足自我。心心理状态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它代表着理和谐包括自我内部和谐、人际和谐、人与社会社会成员的态度、观念和意志,同时,社会成员和谐等三方面,由于自我是个体最核心的部分,的社会认同又会对其产生强化和影响。随着改革因而自我和谐是其他两种和谐状态的

3、基础,自我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各种情感体验,还会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节奏加快、生影响到心理和谐的其他方面,例如,一个自我不活压力增大、分配方式不公、人际交往心态的失和谐的人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势必也不能取得较[1]衡都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和困惑。好的效果等。因此,自我和谐是心理和谐的核心。在此社会背景下,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构建社会二、自我和谐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明确指出:“注(一)自我和谐的内涵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自我和谐的研究常从两个角度出发,有的研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4、,正确究者从分析不同心理过程的角度出发,认为自我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和谐指的是个体基本心理过程的协调统一;有的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研究者则从罗杰斯所提出的自我和谐概念的角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措施的出台拉度出发进行探讨。开了构建心理和谐的序幕。1.个体基本心理过程的协调(二)心理和谐的核心——自我和谐个体的心理和谐是相对的,可以将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个体内在协调一致和外在积极理解为是一种适应良好的状态。一般来讲心理和适应的统一。心理和谐者表现为善于调节自己的谐的标准包括认知协调、情绪稳定、人际和谐、[3]心理状态,能够客观地认

5、知并恰当地处理问题,知行一致、人格健全等多方面的内容。悦纳自我和他人,既能享受美好生活,又能承受(1)认知协调。人们为了自己内心平静与[2]艰难困苦。和谐,常在认知过程中寻求协调性和一致性,但健康的自我能让人们快乐而充实地生活与是不协调的认知关系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和收稿日期:2010-08-20第一作者简介:郑莉君(1956-),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发展。E-mail:z88484262@126.com第6期郑莉君等:当代社会和谐思想的核心67谐,而心理上的不和谐又推动人们去重新建构自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9

6、]己的认识,排除不和谐的信息,从而达到认知的大。廖凤林、方平研究了大学生自我概念的3[3]协调。张德玄等使用注意瞬脱下的定势转换实种落差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验范式反映认知灵活性,用SCL-90测量大学生我与现实自我落差最大,且与SCL-90每个因子[10]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注意瞬脱下的认知灵活都在0.001水平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4]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当一个人将人生目标指向于不切实际的理想自因此,可以认为心理和谐的人通常具有促进认知我时,就会对现实自我产生自我厌恶的负性评协调的倾向。价。因此,不可一味追求高水平的自我要求,只(2

7、)情绪稳定。一般而言,情绪稳定的人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和调节生活目标,才能通常能够体验较多的积极情绪,具有较强的情绪达到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调控能力,即使遭遇消极情绪,也能够较快地恢(二)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复到正常情绪水平。相反,情绪不稳定、喜怒无自我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量关于[3]常的人则容易陷入心理失衡的状态。有研究者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发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和谐水平呈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胡华等人的研究显示,军校[5][11]相关。王玮等人的研究则发现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