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面向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ID:34503612

大小:35.9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7

面向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面向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面向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面向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面向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向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面向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江建军1杜刚1马新国1别少伟1梁培1杨晓非1邹雪城1许晓东21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4300742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430074*转载自:美中教育评论.2007;4(6):9-14【摘要】面对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教学改革需要,通过“大班分群体,群体组团队”主动学习与实践思想的探索,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的有效结合。本文详细地阐述了群体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系统介绍了跨环节“面-线-点”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本科生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集中性实践环节,激发了拔尖型的群体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活力。【关键词】教学改革;群体创新;主动学习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作者简介】江建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副系主任。2004年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称号。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稀土学会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分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IEEE高级会员,国际氢能协会高级会员,《功能材料》杂志通讯编委,《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中英版编委。目前研究方向和重点领

3、域包括:电子结构计算与计算纳米学、虚拟仪器技术及分布式测量、LabVIEW在DSP与FPGA系统级应用、RFID射频测试系统、纳米薄膜微波物性自动测量系统、纳米磁学和磁传感器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基础项目1项,预研项目2项等。在承担繁重国家科研项目同时,特别重视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本文受高等教育专题研究《本科研究性教学的比较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改重点项目资助和湖北省重点教改项目《跨学科分布式教学实验平台及其互动实现模式》联合资助。1、引言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的新形势下,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变

4、得很多,课堂教学不得不采用“大班教学”,这是减少小组讨论和直接交流指导的一种课堂形式。相对于小班而言,大班教学变得呆板,没有活力,师生有距离感,缺乏直接交流和指导[1]。大班教学中,很难将学生看成不同的个体,更谈不上关注学生的个性、背景以及学习方式,以使教学有所依凭。新的学术研究表明学生的差异性有可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并促进较高层次的治理活动。大班教学中实践问题更加突出,比较一下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则可以明显在总体上感到我们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群体创新能力不足。产生这个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被动实

5、践”一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被动实践的害处还不仅仅是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这种实践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难以深刻,自然也就影响到学生日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我们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被动实践不能不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或者说群体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切呼唤主动实践[2]。本文从“大班分群体,群体组团队”主动学习与实践思想出发,针对本科生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集中性实践环节,进行跨环节“面-线-点”贯通式培养,激发拔尖型的群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活力。尊重学生不同背景学生的差异性,推进“以学习者为中

6、心教学”的先进教学改革理念,营造“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良好教育环境,实现以内容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实践,融“基础知识、应用、综合、人文维度、学会学习和关心”等教育目标于一体,改善本科生学习方式。通过项目驱动的团队式、互动式和贯通式为核心的主动学习与实践,突破“精英式”和“放羊式”的传统培养模式,既着眼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又注重精英拔尖创新人才的群体创新能力培养。将不同背景的学生集合起来承担不同的角色,引入团队合作式、协作式学习和同伴学习,将是试图解决大班教学改革难题的一次有益尝试。2、面向群体创性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高校

7、扩招形势下,采用大班教学的情况非常普遍。为了激活大班教学,从建设一门《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基础》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出发,基于“大班分群体,群体组团队”为群体创新特征的思想,探索出群体合作式、环节贯通式、项目互动式和立体辐射式的群体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实现模式,逐步发展壮大了面向群体的合作式学习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区雏形——计算材料科学与测量模拟中心(CenterforComputationalMaterialsScienceandMeasurementSimulation,简称CCMS)。采用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的研究型教学法,

8、人才群体创新实验区连续5届在本科生中开展课程项目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第二课堂、特优生培养有机结合研究,构建了《计算材料学与材料设计基础》新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体系,开拓了跨层次计算材料学与新材料设计的理论教学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