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

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

ID:34504460

大小:28.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7

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_第1页
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_第2页
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_第3页
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_第4页
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若舟和他的汉字快写法(2012-12-1021:07:59)转载▼标签:来自网络社会影响黄老依大地乱麻分类:书法随笔书画家黄若舟黄若舟(1906~2000)著名书画家。原名济才,号若舟。江苏宜兴人。1928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先后在溧阳中学、吴江中学、上海青年中学、爱群中学、国立德州高中等校任教。1941年赴重庆,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特约编辑,兼任国立音乐学院艺术理论课教授。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教授。建国后,任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主

2、任,1972年任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一生创作大量优秀书画作品。1934年所作《西南行图》横幅入选全国美展,是边地山水画创作早期实践者之一。1993年,开创“书画缘”,将中国书法和绘画融合一体。1998年所作《虎威图》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收藏。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介绍汉字通行书写字体的《通书》,著作有《汉字快写法》、《硬笔书法》、《怎样快写钢笔字》、《汉字手写体》、《汉语速记一笔书》、《汉字快写法》、《花鸟画技法》、《黄若舟一笔书》、《黄若舟书画缘》以及教学电影《中国画教学》、《中国书法教学》。对规

3、范我国汉字书写,提高大众硬笔书写水平有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的拓荒者”。作品摄于80年代末。原作品用柯达彩色胶卷拍摄,现用NikonD2x相机翻摄后上传。  黄若舟教授,中国书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穷毕生之精力,研究汉字实用快写。从他1939年编著的《通书》起,到建国后《汉字快写法》等一系列专著的完成,历时六十余年。  六十多年来,黄老的“快写”一版再版,总发行量达两千万册之巨,这在同类刊物的发行史上,堪称奇迹。黄老的“快写”至少影响了三代人,世称“黄体”,不仅普通知识分子广泛学习采用,即

4、便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里,黄体的影子也时有所见。  众所周知,现行汉字只有正楷印刷体,没有手写体,虽经简化,书写速度依然是个问题。传统的草书固然很快,但变化起来漫无准则,难写难认,专业性太强,很不容易普及。早在1936年,书法大家于右任就著有《标准草书》一书,意在普及草书,提高汉字书写速度。于先生根椐草书的变化规律,把汉字的偏旁部首分门别类,列成表格,归纳出一整套符号化的标准草法,并从历代书法名家的草书作品里,精选出部分合用的字,集成《千字文》,作为“标准草书”的范字。  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理

5、顺了传统草书的一团乱麻,使学草书的人有了准则可依,掌握起来容易多了,所以于先生的《标准草书》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对中国书坛影响很大。但它终究没能跳出“艺术”的圈子,对于书坛之外的广大社会,学习起来仍有相当的难度,专业性还是太强。  而黄老的快写法,是在传统“行草书”的基础上,舍弃难写难认的,取用通行易识的,这是其一;其二,黄老依照传统草书的变化规律,对现行的一些汉字大胆删减笔画,以保持楷体字形的轮廓,而又便于连写为原则,推陈出新,独创一体,无论钢笔毛笔,都很适用。因此黄老的快写一经问世,就得到了

6、广泛而迅速的普及。  半个多世纪以来,黄老的快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屡易其稿,多次修订。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黄老的快写也与时俱进,越来越快。一九九〇年前后,黄老在原有快写的基础上,参照社会上约定俗成的一些连笔字,又开发出一种“词语连写”的“一笔书”。  所谓词语连写的“一笔书”,就是三、五个字乃至七、八个字的一句词语,一笔完成。例如黄老摘抄的《雷锋日记》,“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这句话,“在生活上”这四个字一笔完成,“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这九个字一笔完成,“看齐”二字一笔完成,总共

7、15个字的一句词语,只用了三个“一笔书”就完成了。(见《汉字快写书法》增补本,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〇年五月版第107页)  黄老虽然研究的是实用快写,但艺术性上也堪称一流,特别是黄老早期作品里称之为“字根”的部分,传统韵味十足,非常美观耐看。当然,黄老后来的“一笔书”,就谈不上什么艺术性了,甚至可以说简直就看不得了。但黄老开宗明义,说那是专为有“速记”需要的人开发的,所以我们不该求全责备。  概言之,一、黄老的快写,大大地提高了汉字的书写速度,在社会实用上,功不可没。二、黄老的快写已形成完整体系

8、,社会影响很大,为将来“汉字手写体”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仅上述两点,就奠定了黄老在中国书坛上的特殊地位。[来自网络]分享:0喜欢0赠金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