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

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

ID:34515984

大小:368.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7

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_第1页
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_第2页
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_第3页
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_第4页
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2卷第6期新疆石油地质、ol_22.No62001年12月XINJlANGPETROLEUMGEOLOGY0"200l=============================:=============================================:====================================:========一文章肇号:1001—3873(2001}06-0483_04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前景周吴1周永昌2(1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2、100085:2.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西=115;5油局,新疆鸟鲁术齐830011)摘要:通过对塔里本盐地地层、沉考}相、构造、烃霖岩特征和圈阔、储盖组合及青彝现状的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海相、陆相地层齐全,克拉通盐地与前陆盆地叠置构造复杂;有三妻主要烃辣层,储集层、盖层发育,生储盖姐合配套;有多种局部构造和圈闭类型以及多期生烃、多期成蘸、晚期保存特点。井总结出5种主要控油条件,对油气资源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预测在塔里木盐地迁可找到25x10t一35x10st的油气地质储量,有4个勘探领域和8大勘探区块.井提出

3、了近期勘探部署思路.为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美t词:塔里未盆地;油气地质特征;控油条件;资薄现状;资源前景中田分类号:TEll2.11;TElll.1文献标识码:AI油气地质基本特征1.1地层与沉积特征塔里木盆地自太古代一第四纪地层发育齐全,前震旦系变质岩为结晶基底,古生界沉积岩为下部沉积盖层,巨厚的中新生界沉积岩为上部盖层。沉积盖层由五套沉积旋回组成,即:震旦一奥陶系,志留一泥盆系,石炭一二叠系,三叠一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一第四系(表1)。震旦一石炭系沉积环境、生物群落、岩石类型与扬子区基本相近,二

4、叠一白垩系沉积环境、生物群落、岩石类型与华北区有相同之处。盆内各地地层分布不均,厚度差异较大,现今震旦系底面埋藏深度一般6-10kIn,巴楚最浅4km,满加尔、阿瓦提、塔西南最深,约15~16km.基底之上的5个沉积旋回,构成了盆地沉积的5个超层序,并具有地层年代越新,超层序时限越短的特征。自震旦纪以来,有四期大的海侵海退和一个陆相成煤时期。相应地沉积了四套海相地层:(震旦一奥陶系;志留系一中泥盆统;石炭系一下二叠统;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和三叠一侏罗系陆相煤成油层。在中下寒武统、下石炭统、上自垩统一下第三系、

5、上第三系有四套蒸发岩沉积。盆地有三种岩相建造,可划分三大结构层:①前震旦系为变质岩相建造,组成基底构造层。②震旦寰1塔里来盆地地层层序殛构造演化层位地震层序沉降麓回盆地类型再系统代号趣层序屡序海陆新第四系QI。晚期前陆生上第三系上新统N2I盆地界中新统NI-:』下第三系j上统E—K1n-(自垩果Ⅱ2下境kⅡ3盆地出上统L早期前硅Ⅱ生徕罗累中统L界下统JI上统T^三叠系中统bn下统T止。-上统RⅢ。’二叠系下统Plmzf+复杂克拉逋内坳陷盆地m,m一上统C4Ⅲf占石炭系下统C,kC1b上统D^Ⅳ./生泥盐系克拉

6、通挠曲中下统D1dⅣ中上统SwI盆地界志留系Ⅳ二下统s士范托通坳陷盆地上中统0hv,土奥陶系下统01寒武系eV兀震旦系上统五古下统Z1界前震旦系AnZ收穑日期:2001—07—20作者简介:周吴(1974_),辽宁锦县,男,学士,助理工程师,石油地质。联系电话:010-62842640(2641)注:”康玉柱,等,<新疆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国家科技攻关85—101项目报告.1995.万方数据484新疆石油地质2()01年系一古生界为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组成下叠构造层,④中新生界为陆相碎屑岩建造,组成r

7、叠构造层.古生代海相盆地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呈偏心式叠置复合。上第三系沉积范围、沉降幅度最大,坳陷最深,堆积速率最快,地层厚度和覆盖面积最大。12构造特征受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先后影响,塔里木盆地在地史中出现5个区域性不整合构造面,①塔里木运动,形成震旦系与前震旦系间的角度不整合;②加里东中期运动,形成志留系与奥陶系间的假整合到微角度不整合;⑨海西早期运动,形成石炭系与泥盆系间的假整合到角度不整台;④海西晚期一末期运动,形成上二叠统与下二叠统及三叠系与二叠系间的假整合到角度不整合;(9喜马拉雅运动,形成

8、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间的假整合到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这些不整合构造面多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和盆地边缘断块部位,造成下伏地层遭受剥蚀缺层及上覆地层超覆披盖呈楔状体展布。受构造运动影响,基底之上发育5期不同类型的盆地演化(表1),二叠纪之前为属克拉通盆地演化阶段,以后属前陆的多层“叠置复合”盆地演化阶段。初步统计盆地内发育数百条大小不等。不同期次(世代)、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其中主要断裂有157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