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英汉大词典_之源起

_英汉大词典_之源起

ID:34516835

大小:244.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7

_英汉大词典_之源起_第1页
_英汉大词典_之源起_第2页
_英汉大词典_之源起_第3页
资源描述:

《_英汉大词典_之源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6年第2期外语研究2006,№2总第96期ForeignLanguagesResearchSerial№963《英汉大词典》之源起12陆谷孙,王馥芳(1、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433;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62)摘要:《英汉大词典》(上卷1989/下卷1991)之编纂出版被众多学者看作是我国双语辞书编纂事业方面的一件大事。本文从主编的视角,主要从编写组筹建、词典的全局统筹和规范管理以及顺应时代潮流三个方面介绍《英汉大词典》的源起和编纂简况。文章还对即将问世的《英汉大词典》二版的修订情况作了简单介绍

2、。关键词:《英汉大词典》;研编;双语词典中图分类号:H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242(2006)02-0066-031.引言教育学院及全市其他单位的编写人员。编写组的思想政《英汉大词典》(1989上卷出版;1991下卷出版,以下治工作、党的关系、人事、财务、后勤等方面的工作由译文简称《英汉大》)项目自1976年开始,至1991年下卷出出版社领导,业务工作由复旦大学和出版社共同领导。版,前后历时15年。此书之编纂出版被众多学者看作是项目最终由复旦大学主导的原因在于“:复旦出面申报既我国双语辞书编纂事业方面的一件大事。岁月不羁,白是理所当然(复旦从参与人数到

3、实际贡献确是各个派出驹过隙《,英汉大》出齐至今也已届15年。15年来,此书单位中主要的单位),又是出于深怕无人出头申报以至遗①不但经受住了“大浪淘沙”的学术批评洗礼,而且经受住漏的万全考虑。”了时间的考验。本文主要介绍此书的源起和沿革,并对《英汉大》编写组借鉴《新英汉词典》的经验,采用编即将问世的《英汉大》二版的修订情况作些简单介绍。词写人员集中办公的做法。编写组早期的主要工作为:从典编纂是一门承继性很强的“匠艺”,这一领域的后来者英美文学作品和报刊中摘取第一手资料、制订编写大纲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始其“无害苦工”生涯的。从主和细则、编写样稿、讨论体例、选词等等。19

4、79年前后进编视角对《英汉大》之编纂作一介绍,意在加深辞书研究入实质性编写初稿阶段。但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者和编纂者对我国双语词典编纂历史的了解,从而推动初编写工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编我国双语词典编纂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写力量严重不足,编写人员队伍极不稳定。大家都知道,2.《英汉大》编写组筹建编出一部能较好体现我国英语研究成果和国家学术水平《英汉大词典》是1975年国家下达给上海的重点科的英汉词典,工作量极大,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又是非常研项目。同年5月,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工作期间,国家花费时间的。而且编写大型词典的工作常受一种“潜规出版局在广州

5、召开了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座谈则”的支配,亦即对词语的钻研越是深入,应当编入的内会,提出并落实了10年编写出版160部中外语言词典的容在编写者看来会越来越多,势必形成旷日持久的局面。规划。可能是因为有《新英汉词典》的编纂基础,这次重当时编写组由近30个单位抽调来的同志临时组成,业务要会议确定由上海市承担编写出版规划内最大的双语词骨干仅20人左右,且多数同志缺乏辞书编写经验,不少典———《英汉大词典》———的任务。同年8月,周恩来总同志健康状况欠佳。即便如此,由于“文革”后百废待兴,理抱病批发国务院{1975}137号文件,正式下达规划内有些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因工

6、作急需开始不断调回人各种辞书的编写任务。粉碎“四人帮”后,国务院在1978员;国门打开以后,不少同志公派或自费出国去了;还有年又批转了关于加快和改进词典编写出版工作的请示报些同志因借调在外影响在各自本单位提职升级乃至住房告的22号文件。这个文件确认了国务院{1975}137号文和奖金的分配而不安心工作⋯⋯此外,在办公用房、办公件,并特别强调大力抓好大型辞书建设的重要性,建议将条件、图书资料、经费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问题,遇到了包括《英汉大》在内的一批大型工具书列为国家文化建设困难。为此,编写组数次向上级领导报告情况,反映问题。中的重点科研项目。鉴于《英汉大》进展迟缓、困

7、难重重《,文汇报》《、光明根据上述国务院文件的要求,1976年3月由复旦大日报》等新闻单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英汉大》发了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人民出版社(大社时期)、上海内参。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中央和上海的有关领导同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师院合并时期)抽调16为此先后作过文字和口头指示。1984-85年间,上海市人,成立《英汉大》筹备组。1977年9月正式成立编写组,新闻出版局领导也开始亲自过问这项工程的人员和进展共有编写人员68人,除来自上述4家承担任务的主要单情况。1985年6月4-5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位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