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研究new

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研究new

ID:34520686

大小:365.1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7

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研究new_第1页
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研究new_第2页
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研究new_第3页
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研究new_第4页
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研究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研究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1卷第1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1,No.12012年2月JournalofShanghai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Feb.,2012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研究尹占娥(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摘要: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国际科学前沿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成果,结合全球变化与快速城市化发展趋势,构建了自然灾害与风险的理论关系及其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从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4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最后,提出未来自然灾害风险

2、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工作.关键词:自然灾害;脆弱性;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37(2012)01-0099-050引言20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和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日益严重,未来这一[1-2]趋势还将延续和增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政府和学术界也逐渐认识到以应急救灾为主的灾后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应对当前和未来不断增大的灾害风险,开展有[3-4]效的灾害风险管理(灾前管理)是预防自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1994年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减

3、灾大会上,指出灾害风险和脆弱性评估研究是防灾备灾减灾规划的基础.1999年,联合国开始实施国际减灾战略计划(ISDR),鼓励各国将自然灾害风险的全面评估纳入国家发展计划,进一步强调重视降低人类社会系统对灾害的脆弱性,建立更安全的世界.2003年,第一届世界风险大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各国一致认为对灾害的研究要从重视灾后分析转向重视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害风险政策的灾前研究.2005年,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发表了《兵库行动纲领》,提出“更有效地将灾害风险因素纳入各级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规划和方案”是实现国际减灾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自然灾害风险应对已成

4、为当前重大国际战略需求和重要科学前沿问题之一.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是开展综合减灾和制定灾害管理对策的基础,其各项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实践意义.然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对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与方法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分歧和误区,更缺乏创新性理论和方法,究其原因乃是对国际灾害风险研究现状和趋势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了解,故本文作者深入论述自然灾害风险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若干关键问题,为后续的自然灾害风险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框架和参考依据.1自然灾害与风险目前,对于自然灾害的理解基本趋于一致,即认为自然灾

5、害是孕灾环境下各种致灾因子和脆弱的承[5-7]灾体(人类系统)共同作用的后果,构成要素主要为致灾源和受体两类.然而,对于自然灾害风险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分歧,殷杰等系统总结了前人对灾害风险的定义,从灾害系统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收稿日期:2011-1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324,40730526);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KLGIS2011A04);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J50402);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08240514000)作者简介:尹占娥(1963-),女,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

6、院副教授.100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灾害风险的概念,认为灾害风险主要源于致灾因子的潜在威胁(危险性)和承灾体(人类社会系统)的脆[8]弱性.这一对灾害风险的界定可以与前述灾害的定义有机地对应并结合,当一个区域处于致灾因子可能影响范围之内,而该区域内的承灾体(人类社会系统)对于一定强度的致灾因子具有脆弱性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当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时候即存在灾害风险,当二者同时发生时即出现灾害事件.自然灾害风险是动态发展的.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近百年来随着全球变化和海平面不断上升,各类灾因子出现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危险性日益严重;而

7、城市化的加速又使得人类活动更加密集,暴露性加大,但是随着人类对于防灾减灾的逐步重视,各种减灾措施的实施以及防灾标准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将不断降低.基于IPCC的预测,未来各种致灾因子出现的频率和强度还会继续增大,危险性将更为严重;而城市化进程还将持续下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暴露于各种致灾因子影响下的人口和社会财富进一步增多;但脆弱性则会继续减小.因此,可以认为:致灾因子危险性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持续增加,而只要有效地降低人类社会自身的脆图1自然灾害与风险关系图弱性,则灾害风险将不会显著增大,甚至未来灾害风

8、险还会进一步降低(图1).2脆弱性分析脆弱性主要用来描述相关系统及其组成要素易于受到影响和破坏,并缺乏抗拒干扰、恢复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