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酸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乳酸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ID:34524815

大小:387.7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7

中国乳酸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_第1页
中国乳酸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_第2页
中国乳酸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_第3页
中国乳酸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_第4页
中国乳酸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乳酸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讯平台新闻稿对接健康市场强化公众科普----中国乳酸菌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第六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2011年CIFST乳酸菌分会年会”于2011年5月25-26日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以“乳酸菌的功能研究与产业应用”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企业家,会同产、学、研各界近160名代表,对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联、乳酸菌资源及应用、益生菌在亚太地区巨大的市场潜力、行业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据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乳酸菌分会秘书长邵薇高级工程师介绍: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日益提升,益生菌酸

2、奶在亚太地区开始流行。据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即饮型和勺食型益生菌酸奶占全球酸奶三分之一零售额,而在亚太地区,这一比例高达54%。亚太地区2010年即饮型益生菌酸奶零售额同比上一年增长4%,勺食型酸奶增长9%。不仅如此,2010年亚太地区益生菌膳食补充剂的销售额约占全球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中国大陆在该地区中销售增长最快,销售额在2005-2010年期间增长了73%,其次是韩国增长了71%,印尼增长45%和台湾地区增长38%。中国乳酸菌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2010年,中国发酵乳及乳酸菌饮料市场已突破3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对具

3、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菌种资源的开发应用及乳酸菌在人类营养、预防医学、功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并正在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丹尼斯克公司负责生物活性研究的工业总监金苏博士介绍,益生行业综述功能食品解决方案部资讯平台菌的功效已超越简单的消化和免疫健康,成为最活跃的功能性食品配料之一。发酵乳制品是传统的益生菌应用,在发酵乳及乳酸菌饮料的品类更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各类其它食品、饮料和膳食补充剂等应用上也大展身手。如乳酸菌发酵果蔬汁产品目前在全球市场已经亮相,从2005年至今,全球市场大约有80多个这类新产品上市,特别是在日本市场

4、,各种类型的发酵复合野菜汁非常流行,让普通的果蔬汁增加了生物活性的概念。同时随着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分子水平上的菌株严格筛选,生产技术稳定手段的快速发展,益生菌已逐渐从冰箱中解放出来,而不断增加的临床文献证明、消费者知晓度的增加也让益生菌不仅仅局限于食品而扩充至营养品、OTC和药品的范畴。与产业高速发展形成反差的是公众对于乳酸菌了解的缺失,近期业内不同专家对老酸奶问题的莫衷是一及消费者对市场上老酸奶品质的普遍担心与质疑,更显露出处于快速增长中的中国乳酸菌产业在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工作上的缺失及不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

5、素荷强调,“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链条,其功能是“让公众了解风险管理如何进行以避免公众恐慌”,中国食品安全在“和平时期”的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而危机发生时再去试图树立大众信心就为时已晚。而中国食品安全中风险交流链条的缺失,使这一至关重要的“灭火器”,有时成为加重消费者过度担心的“助燃器”。造成正确的科学信息明显处于劣势,而没有科学根据的误导信息却大占上风。”会议期间,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分别与蒙牛、养乐多共同主办的两期消费者课堂,就是对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工作的很好推动与尝试。这两场专家、企业与消费者、媒体之间互动式的交流

6、与对话,不仅对行业综述功能食品解决方案部资讯平台老酸奶的历史、来源、制作工艺等进行了科学说明,还对肠道疾病与益生菌的作用作了详细解答。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强化食品安全的公众科普,是消费者“将食品安全防线前移”的重要选择,更应受到各方关注。政府应加大投入,保证科普的公益性特征,科技界、企业和媒体应共同承担责任。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中国乳酸菌行业对乳酸菌的健康诉求与产业拓展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为深度探究我国乳酸菌资源优势,探讨乳酸菌与健康的关系,扩大乳酸菌的应用领域,促进中国乳酸菌科技与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已

7、经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的基础。据悉,在养乐多、丹尼斯克、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的支持下,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将于6月中旬在中国科技馆举行第二届“肠道健康”大型户外科普活动。专家观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乳酸菌分会理事长、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何国庆教授认为,不同的益生菌在保护肠道健康方面的作用途径有两方面:非免疫途径,包括对毒素的吸附作用,与有害菌竞争肠道吸附位点,产生抗菌因子或细菌素等;免疫途径,包括刺激免疫反应或通过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下调过度免疫反应等。他同时认为,多菌共生性的益生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仅

8、要打破传统的“益生菌”概念的束缚,不拘泥于其形式和来源,更要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天然益生菌,如开菲尔粒,西藏雪莲菌等复合菌群,这些天然的微生态系统在对保护和维持人类肠道健康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