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_常建华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_常建华

ID:34542380

大小:709.1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07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_常建华_第1页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_常建华_第2页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_常建华_第3页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_常建华_第4页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_常建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_常建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第02期历史教学总第639期No.02,2012HistoryTeachingSumNo.639*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常建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摘要]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社会生活史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50至70年代的中国大陆,生活史的研究成果少得可怜。社会生活史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基本上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社会生活史成绩突出,但是近来学者并不满意目前的研究现状,力求有所突破。社会生活史是以人的生活为核心联接社会各部分的历史,生活史研究的最大价值,应当是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历史

2、学。生活史立足于民众的日常活动,镶嵌于社会组织、物质生活、岁时节日、生命周期、聚落形态中。注意社会分层,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也必不可少。生活史的研究带来视角与方法的变化,可以从习以为常发现历史,从日常生活来看国家,挑战传统史料认识,从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考察民族关系与进行不同文明比较,阐述社会变迁。[关键词]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以人为中心[中图分类号]K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2-0003-18②在中国历史的研究里,生活史作为独立的研内容包括职业、衣食住、社会组织、思想习惯等。究

3、领域,基本上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一般来同年瞿宣颖刊行了《汉代风俗制度史前编》这部史说,生活史的概念多使用“社会生活”一词,或倾向料集,“序例”中批评旧史学“忽以人民日用之常”,于将社会史与生活史糅合在一起,实为社会史;或试图改变这种情况。有的学者出版了研究生活的①强调生活史有别于社会史,接近“日常生活史”的著作,如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一书(商务印书概念。由于“社会生活”一词的含义较为模糊,伸缩馆1928年)依时代系统论述了女子婚姻、家庭、社性很大,在研究实践中,人们对于该词内涵与外延会诸方面的生活,倡导改善妇女生活。郭沫若

4、、傅的认识不一,也未必有清晰的此疆彼界之分。安华、全汉升分别发表了探讨先秦社会生活、唐代③为了把握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我社会生活、宋代夜生活的论文,这些论文受到马们首先从学术史的角度论述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度基金的发展过程,其次探讨生活史内容对于中国史研资助项目《明代日常生活》的阶段性成果。此文曾提交2010究的价值,最后谈生活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年7月1—5日在韩国大邱市由庆北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从历史看东亚的物质文明和日常生活”国际学术一、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兴起研

5、讨会的论文,会后对原文做了较大的增补,又提交2011年9月27日至28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中国现代史学产生于20世纪,清末民初正处办的“中国日常生活史的多样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史学变革之际,梁启超1902年发表了著名论文①关于西方新兴的日常生活史学派,可参见刘新成《日常生《新史学》,批评中国之旧史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活史与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家,二十四史实为二十四姓之家谱,知有陈迹而不②参见瞿兑之:《历代风俗研究导言》,《燕大月刊》第3卷,知有群体,号召掀起“史界革命”。他将历史

6、研究的第1、2期,1928年11月。对象从朝廷移向人民群众,移向社会。③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东方杂志》第25卷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生活的研究进第21、22号,1928;傅安华:《唐代社会生活一斑》,《文化入学者的视野。从风俗的角度关心民众生活的学建设》1937年第2期(收入《傅安华史学论文集》,黄山书者瞿宣颖(字兑之),1928年在燕京大学历史学系社2010);全汉升:《宋代都市的夜生活》,《食货》第1卷第开设“历代风俗制度”一课,讲述“平民生活状况”,1期,1934。又全汉升、傅安华系陶希圣的学生,

7、属于“食【收稿日期】2011-12-06货学派”。专稿3克思主义的影响,如傅安华将阶级分析与日常生社会关系的变化;研究生活方式,有助于史学研究[1]活结合起来,论述唐代剥削阶级、被剥削阶级男子向纵深发展。”在肯定马克思主义史学“抽象”层①与妇女的生活。吕思勉40年代出版的先秦、秦次的宏观社会形态史研究成绩的基础上,倡导开汉、两晋南北朝的断代史中,设有人民生计、人民展“具体”层次的生活方式的研究。生活等专章,论述社会生活。事实上,这一时期标人们对以往的研究模式也进行了全面反思。榜“生活”研究的学者属于凤毛麟角,且多以风俗、20世纪

8、30年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礼俗的研究出现,更多的学者兴趣在“社会”方面。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构成,即社会经济形态,根据学术热点集中在“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上,关注中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带有强烈的宏观社会史国社会性质和历史分期的探讨,属于社会形态史、和通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