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理性思考

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理性思考

ID:34548001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7

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理性思考_第1页
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理性思考_第2页
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理性思考_第3页
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理性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理性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理性思考广东省顺德一中李长福2001年秋季,人教社根据新教学大纲编纂的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新教材开始在全国使用。与旧教材相比,它在章节体系、课型安排、观点表述、内容安排和练习设计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反映了史学发展的新成就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念、新思想,阅后令人欣慰。但是,从有利于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功能充分发挥的角度看,有些地方还值得改进。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些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关于章节体系新教材在章节体系上做了一些调整。一是更注重突出晚清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如晚清历史由原来的六章整合为三章,即将旧教材的第一、二章合并为一章(第一章

2、)“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将旧教材的第三、四、五章合并为一章(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原第六章改为第三章。这样,新教材前三章尤其是前两章反映的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更加明显和突出,内在的逻辑结构更严谨,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晚清历史发展的进程和特征。二是新教材一章之内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更加紧密,如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共四节,分别从统治的建立、政治状况、对外关系和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使学生对北洋军阀前期的统治有更完整的认识;又如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由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等

3、四节组成等,使历史发展线索更清晰明了,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但新教材章节体系的这种调整只是一种微调,整体上没有大的突破,因而也就制约了在内容取舍和史学观点表述上的重大突破,也没能完全改变旧教材整体上各章之间内在逻辑结构上不够严谨合理的弊端。如前三章反映了晚清统治和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两条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逻辑结构都比较严谨。而后三章与旧教材相比在章节体系上没什么大的变化,实际上仍然是对三个相对独立的重大历史事件的阐述,三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明显,第五章和第六章实际上仍属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另外,前三章与后三章之间在逻辑关系上也不连贯,体现出来的历

4、史发展的线索既不完全是社会形态演变史,也不完全是政权变更史,又不完全是抗争探索史。新教材想揉合三者的关系,而实际上却使历史发展的总线索变得更模糊,不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与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利于培养学生从宏观上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不如以政权变更史一以贯之,如4“晚清统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等,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溶于其中,全面展示近代历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也可以从社会形态发展变化的角度,将近代中国的历史分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深化、瓦解等几个阶段的历史。二、关于课型新教材改变了旧教

5、材课型单一的情况,出现课型多样化的趋势。如增加了阅读课“清朝政局的变动”“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和活动课“辛亥革命的评价”等,其意图是想从教材编写上改变过去过分重视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种编排思路是好的,但我们认为新教材在这方面迈的步子还是太小,与当今教育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课型安排上,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设计一些活动课或研究性专题,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尤其是创造

6、性思维能力。如洋务运动的评价、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物的评价、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评价等等,都是一些很好的专题或课题。只要教师组织引导得法,学生在搜集资料,论证自己结论的过程中,必能更好地培养各种相关的能力。三、关于史学观点新教材在史学观点的表述上比旧教材更合理周到。如在叙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时突出他受西方宗教影响;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更有层次、更具体;增加了革命派制定《临时约法》有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目的的内容和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的表述;对辛亥革命功绩的分析更详细具体;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更全面客观,说它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7、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五卅运动”增加“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的评价等等。但值得改进的地方仍然不少,如鸦片战争前,人口问题也是造成清朝统治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教材中就没有体现。又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节中有“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是否一定站得住脚?可不可以将学术界的不同观点以注释的形式加以列举,让学生思考?还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就没有积极影响吗?教材对此也无反映。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在编写新教材时认真思考,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发展的面貌

8、。四、关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