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鳜鱼发酵中营养和风味变化的研究

臭鳜鱼发酵中营养和风味变化的研究

ID:34559694

大小:4.53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3-07

臭鳜鱼发酵中营养和风味变化的研究_第1页
臭鳜鱼发酵中营养和风味变化的研究_第2页
臭鳜鱼发酵中营养和风味变化的研究_第3页
臭鳜鱼发酵中营养和风味变化的研究_第4页
臭鳜鱼发酵中营养和风味变化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臭鳜鱼发酵中营养和风味变化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issertationSubmittedto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forMaster’SDegreeofEngineeringS1UDYON1HECHf埘GESINNUTRJTIC)NA卜DFLAVOROFSTINKYMANDARINFISH(SINIPERCACHUATSl)DI爪INGFERM哐NTA:兀ONAuthor:ChunpingLiMajor: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Supervisor:ResearcherZhiyuanDaiD

2、ec.2013CollegeofFoodScienceandBiotechnology,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12,P.R.China臭鳜鱼发酵中营养和风味变化的研究摘要鳜鱼(Sinipercachuatsi)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淡水鱼,经低盐发酵,鱼体蛋白、脂肪等在自身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反应,营养和风味发生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臭”味的风味臭鳜鱼产品。作为传统发酵水产制品的一种典型,臭鳜鱼因发酵获得的独特风味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本文率先

3、系统地研究了臭鳜鱼在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旨在明确发酵中营养、滋味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形成机理,鉴定赋予臭鳜鱼鲜美滋味和独特发酵风味的物质,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同类发酵水产制品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臭鳜鱼发酵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从新鲜到发酵第10天的过程中,粗蛋白和粗脂经分解含量减少,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脂肪酸总不饱和度比例增加;总氨基酸(ZAA)先增后减,发酵第6、7天含量分别高达867.84、866.26mg/gPro.;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

4、氨基酸比值(ZEAM∑NEAA)从O.64持续增大至O.95,且必需氨基酸评分AAS值从1049.07持续增大至1434.18,进一步证明发酵中氨基酸品质有所提升;随着发酵的进行,核酸逐渐降解,表现为鲜度指标K值从3%逐渐增大至71%。综合各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第7天臭鳜鱼样品的∑AA、Y.EAA含量最高,同时K值为39%,仍处于二级鲜度范围,整体品质较优异。对呈味无机离子、有机酸、核苷酸、游离氨基酸的分析以及滋味强度值(TAV)I钓1分析结果显示:M92+和肌苷酸(IⅧ)与发酵过程呈负相关,苹果酸、乳

5、酸、乙酸、琥珀酸、次黄嘌呤(Hx)、鲜味及苦味氨基酸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从1457.92mg/1009增至2407.86mg/1009,且味精当量(EUC)从2.309MSG/1009增至7.46-8.03gMSG/1009,发酵中鲜度明显提高。综合各滋味指标的分析结果,发酵6~8天臭鳜鱼在新鲜鳜鱼所含滋味活性物质的基础上,新增Na+、C1‘、Hx、谷氨酸、缬氨酸和苹果酸,且具有较高的TAV、EUC值,从而整体滋味更鲜美。为进一步明确臭鳜鱼发酵形成的独特“臭”味成分,本文设置同等条件下贮藏

6、鳜鱼作为对照。采用优化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并结合内标物2,4,6.三甲基吡啶定量,经谱库和保留指数鉴定,在贮藏和发酵鳜鱼中分别检测到43种和53种风味化合物。相比贮藏过程,鳜鱼在发酵中正丁醇、乙酸、丁酸、棕榈酸等增加更显著,己醛、庚醛等醛类减少更平稳,三甲胺、吲哚、苯酚及含硫化合物等增加更平稳,从而赋予臭鳜鱼优异的发酵风味。且源于香辛料的添加,发酵臭鳜鱼中检测到芳樟醇、仅.松油醇、紫苏醇、柠檬烯等,从而赋予发酵臭鳜鱼独特的风味品质。根据醛类

7、、甲硫醇、二甲基二硫、三甲胺、吲哚等水产品品质指示物的变化规律,发酵前期变化较为平稳,第8天开始变化加剧。综合得出第7天臭鳜鱼既对原料品质有较好的保留,又有发酵新形成的风味特征,整体品质更优异,适合作为臭鳜鱼成品。进一步采用标准品对臭鳜鱼成品挥发性成分研究发现:醇类占总Ⅱ挥发性成分的61.75%,其中最主要贡献者为芳樟醇;通过气味活性值(OAr)的计算,共鉴定出13种风味活性物质,分别为:正丁醇、1.辛烯.3.醇、芳樟醇、己醛、庚醛、辛醛、壬醛、乙酸、丁酸、2.甲基丁酸、二甲基二硫、三甲胺和吲哚。其中发

8、酵形成的丁酸、三甲胺OAV值分别高达7300.1、5396.1,对成品发酵风味有重要贡献,从而明显有别于新鲜鳜鱼;因香辛料添加而获得的芳樟醇,其OAV值高达663.94,从而赋予臭鳜鱼独特的花香、柑橘香等清香风味。13种风味活性物质共同作用,使鱼腥味、腐败味、洋葱味、哈喇味、奶油味、脂香、花香、柑橘昧等风味特征结合,赋予臭鳜鱼独特风味。本研究进一步采用电子鼻技术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新鲜、发酵和贮藏鳜鱼得到有效区分,并且电子鼻能有效鉴别发酵程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