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

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

ID:34573159

大小:274.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8

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_第1页
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_第2页
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_第3页
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_第4页
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4年9月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ep,2004第36卷第5期Journal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36No.5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任维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摘要:公共治理和世界各国的治道实践充分证明,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类型与治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随着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国家向公民社会、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探讨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的内在关系,对转型时期

2、的公共治理及其模式进行重新定位与选择,确立发展、效率、公平、法治、分权的治道变革价值取向,建立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治道机制。关键词:社会转型;治道变革;分权;利益协调;治道机制分类号:C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18(2004)05-0003-07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从这对于推动社会转型进程,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和[1](306)一种型式向另一种型式转换的过程”。公共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治理和世界各国的治道实践充分证明,社会结构1.社会转型:治道变革的客观依据和社会体制类型与治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治道”(G

3、overnance),作为公共管理或公共在关联。很明显,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和高治理的基本范畴,就是人类社会治理公共事务的[2]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治理模式,同以模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与共同发展的所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的治理有史以来一次最全面、最深刻的社会转型。这一模式,就有着基础性乃至根本性的区别。因此,随社会转型,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完成经济、政治和文着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高化等领域全面性的社会变革,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代工业社会、高度

4、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制、政治国家向公民社会、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国家向公民社会、封闭型会的转型,探讨社会转型与治道变革的内在关系,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对转型时期的公共治理及其模式进行重新定位与义现代化。社会转型使中国政府公共治理面临的选择,确立发展、效率、公平、法治、分权的治道变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一是治理环革价值取向,建立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治道机制。境由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入现代化全面启动、社会收稿日期:2004-05-25作者简介:任维德(1961-),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

5、生,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3·结构全面转型的状态,现代化由经济到政治、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因为在现代企业制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社会转型涉及社会结下,只有如此,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市场经济构、社会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等方方面面,科学的内在要求。发展观深入人心;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其次,从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与治理模式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关系看,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新时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必然对资源配置方式、政府期的总任务;三是社会发展战略和价值取向由“以经济角色和宏

6、观经济调控模式等产生重大影响,阶级斗争为纲”、以政治运动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要求实现政府治理基础和功能上的转变与转换。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社会主义初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基本含义和本质所在,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四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渗透就是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由以行政手段为基础的计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划配置方式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配置方式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五是整个社会由的根本转变。在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闭关自守走向全面对外开放,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市场的资源配置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资源配置方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成为当代

7、中国人式的转变,必然伴随着相应的公共治理基础转变,的大众心态和普遍共识;六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即政府治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发生根本变化。在已由以往的政治、军事较量为主转变为以经济、科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及其治理方式必须尊重市技、文化和意识形态为主的综合国力较量,经济发场配置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为市场机制作用展与科技进步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的有效发挥提供行政支撑,而不是相反的去限制、根本标志,各国政府都把发展经济和高新科技作干扰或破坏市场的基础性配置功能。同时,随着为公共行政的首要任务,等等。上述方面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的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