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人口、城市和环境(一)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人口、城市和环境(一)

ID:34577627

大小:927.5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3-08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人口、城市和环境(一)_第1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人口、城市和环境(一)_第2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人口、城市和环境(一)_第3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人口、城市和环境(一)_第4页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人口、城市和环境(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三单元人口、城市和环境(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部分人文地理第三单元人口、城市和环境(一)一、考试内容人口和城市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口的迁移:国际人口的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城市化和国土开发;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3、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制定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4、我国城市的发展:1949年以来城市发展的特点。人类和环境1、环境和环境问题:地理环境的概念。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2、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人类是

2、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二、知识结构一、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产业革命前:缓慢人口增长的产业革命后:加快原因和速度速度二次战后:迅猛增长70年代以来:有所下降,1990年世界人口达53亿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欧洲、北美增长缓慢的地区差发展中国家增长迅速异旧中国:缓慢我国人口建国后:迅速的增长7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下降,但每年净增人口仍达1500多万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如不严加控制,将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我国人口的现代化建设、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势及国策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3、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分布特点极不平衡按洲分布亚洲最多,占一半以上;亚、非、拉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世界人最密集地区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口的分原因东亚、南亚是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居住历悠久,布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贸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人口超过中、印(度)、俄美、印尼、巴(西)、日、孟、尼日利亚、巴基斯坦1亿的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稀少。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我国人山区人口稀少口的分据1990年统计,人口密度为118人/平方千米布江苏、山东、河南、台湾等省,人口密度高

4、达500人/平方千米以上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省区面积占全国一半,人口仅占4%社会经济因素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起决定性影响影响人口自然条件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很大影响分布的因历史、政治、军事因素有一定影响素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看在一定历史衡量人口合理分布的标准阶段,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与利用程度二、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城市的城市是在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原始社会向城形成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市的形早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规模小、数目少,成与多分布在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其中许多城市都是行政、宗教、商发城市的

5、业或军事中心。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展发展二次大战以来城市发展的显著特点:一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1990年达44%;二是大城市不断涌现,百万以上乃至千万以上的超级大城市已经出现,有的已发展成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化及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其标志市的形影响城市成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等多种因素制约与化的因素发展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人口迁向城市大为减慢甚至停止。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大战后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这是由于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经济畸形,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造成的制定城

6、市规划保护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和改善城市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三、我国城市的发展1、有计划、逐步地发展。建国来,城镇人口绝对数增加很多。1990年已达3亿多建国以来城市2、大中小城市都有发展。建国后的前30年,大中城市发展较快,发展的特点近十年来小城市发展较快。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已达30个3、城镇人口的地区分布有了一些合理的改变,但仍不平衡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大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中心,是国家发展的支柱,要充分重视大城市的作用。但同时还必须控制大城市的规模,主要是控制人口和用地规模。积极建设郊区小城镇,促进郊区城市化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7、中等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或地区政治、我国城市建经济、文化中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城市是大中城市与乡间关系设的前景的纽带。合理建设小城市,把工业向县城扩散,这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和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措施建设新型城镇以乡镇企业为依靠,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通便利,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乡镇,并使其成为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纽带及各种中心。也为农村劳动力开辟一条广阔的出路三、重难点知识解析1、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不平衡人口自然产生原因发展后果(亿)增长1997年率发展亚洲34.88民族独立、医疗卫生劳动力过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