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

ID:34582509

大小:579.9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8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_第1页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_第2页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_第3页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_第4页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4卷第3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4,No.32007年5月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May2007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蒋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20世纪以来“意境”研究的基本取向,愈益倾向于将意境视为中国古代文论乃至美学的核心范畴,在涵盖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一般特征的意义上来阐释它。这种趋向肇始于王国维对“意境”概念的曲解。实则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

2、义,是个不含有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从纪昀到近代梁启超乃至民国初年的诗话都是这么用的。王国维在西方艺术理论的启发下,取当时流行的“意境”概念来发挥他的文学观,对民国以来的诗歌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代学者的不断阐释、开拓下,意境遂成为一个与传统用法割裂的现代诗学范畴。不从概念史的角度理清这一过程,就会导致“意境”作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现代范畴和作为历史名词的诗学概念的差互错出,带来理论阐释中不必要的方法论悖谬和理解的分歧。关键词:意境;境界;概念史;王国维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19(20

3、07)03-0012-14“意境”一直是古代美学和文论关注的焦点,核心范畴来讨论时,因“完全忽视了范畴的发生和[1]118每年都有若干论文发表,虽大多无甚新意,但一个演变的历史背景”,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种种方趋势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愈益倾向于将意境视为法论的悖谬和阐释的含混。中国古代文论乃至美学的核心范畴,在涵盖中国意境研究的所有问题都在这里:我们说的意①古代文论和美学一般特征的意义上来阐释它。境和20世纪以前古人使用的意境概念没有关系,这也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意境研究的基本取向,顶多和王国维的“境界”概念有点联系。当代学者但这种

4、学术努力总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各家的对意境的所有阐释,只是在做这样一件工作:将自见解或阐释仍不免歧见纷陈。究其所由,则在于己对古典诗歌乃至全部古典艺术的审美特征的抽意境是个晚起的名词,一追溯其起源,就涉及与象认识,纳入一个历史名词———“意境”中,并将其“境”、“境界”、“意象”、“情景”诸概念的关系,很难解释为意境概念固有的内涵。在这方面比较有代厘清这个现代美学概念与它的语源之间本义和引表性的,如叶朗说意境是意象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申义、比喻义的种种缠夹,而作为涵摄中国古代美的一种类型,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学精神的

5、范畴和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之间更有着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尚未弄清的学术史链接。当我们忘记意境只是个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晚起的概念,先验地将它作为中国美学和文论的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收稿日期:2007-01-18作者简介:蒋寅,男,江苏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①近年的论文有韩强《意境是审美、艺术的基本单元》,《海南师院学报》1998年第1期;火华《我国古意境说与现代西方美学》,《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

6、1期;古风《意境理论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胡稼祥《也谈“意境”》,《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何辉斌《冲突与意境———论中西文学的不同审美追求》,《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成远镜《从三种意境误读看意境范畴的重构》,《娄底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林衡勋《意境现代研究方法论》,《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2期;童庆炳《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东疆学刊》2002年第3期;诸葛志《释意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刘成纪《重谈中国美学意境之诞生》,《求是学刊》2006

7、年第5期。有关意境研究在当代的发展,可参看王建珍《论意境研究在现代的发展》,《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古风《21世纪意境研究基本走向》,《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第3期蒋寅: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13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①。这种努的概念系统是比喻的直观的,但它们的所指却有力,从理论建设的意义上说当然是有价值的,但就着一致性。意境与本文的对应正是一例,揭示其概念的确立而言,毕竟缺乏历史依据,经不起历史间的一致就使意境概念成为与当代文学理论相沟回溯的考验

8、。通的诗学范畴,获得一般性的工具意义。我完全同意叶朗关于中国传统美学将“意象”论文发表后,陶文鹏、韩经太两位学者认为我视为艺术本体的看法,在我看来,今人对意境审美过于注重“规定性界说”而忽视了“历史含义”的理内涵的所有阐释实际上都是应该献给“意象”范畴解,即只顾“通用”阐释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