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广播电视如何危机中生存困境中突

谈广播电视如何危机中生存困境中突

ID:34606655

大小:66.0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3-08

谈广播电视如何危机中生存困境中突_第1页
谈广播电视如何危机中生存困境中突_第2页
谈广播电视如何危机中生存困境中突_第3页
谈广播电视如何危机中生存困境中突_第4页
谈广播电视如何危机中生存困境中突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广播电视如何危机中生存困境中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广播电视面临的生存危机和发展策略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而对于捕捉周围变化的各种传媒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准确把握多媒体传播的大趋势,不能对其发展的大趋势进行适应和跟进,那么传统广播电视的发展就会落后,对多媒体传媒来说,最能引起发生变化的是技术的发展,虽然媒体形态的变迁不以谁取代谁为最终结局,但是每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对原来的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造成以有线电视有主要传输方式的广电发展的传媒生态发生巨变。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既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也面对着更大的生存挑战。如何在这种新的危机下取得新得突破,更好的

2、生存和发展,是广播电视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发展任务和策略。一、当前广播电视面临的主要危机在20世纪中后期,我国开始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共同构成的一幅传媒生态图景,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和谐相处。但这种传媒生态在21世纪之初却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伴随着多媒体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发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以广播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卫星、移动、数字传输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广播电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生存危机。从媒体市场情况来看,传统广播电视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

3、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既来自于同业,主要又来自于其他媒体的发展和新媒体的诞生。根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的数字,我国约有3000个以上电视频道和3000家以上的广播频率;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字显示,2008年网民超过2.5亿人。众多的选择必然导致电视观众的分散。在学术界就已经有学者把受众的注意力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资源来研究,并提出世界已经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指出,电视台实际上是在租用受众的眼睛和耳朵做生意,电视台购买大众注意力的投入,是要制造受众喜欢看的节目,而受众是用注意力来为看节目交费,他们交给电视台的注意力就成了电视

4、台的巨大资源,电视台可以将这一资源高价卖给需求这种资源的人。对于广告商来说,做广告就是高价收购注意力。那么,目前这种受众注意力高度分散的现状,就给媒介尤其是电视台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与国外传媒集团相比,我国广电传媒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差距还很大。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新闻集团总收入达到320亿美元;而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底在发布的《2008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全年广播电影电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为1667.21亿元,其中,广播电视产业收入1350.04亿元。但根据汇率来计算,全国广电行业总收入相当于245

5、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新闻集团的四分之三。笔者还对中国传媒在世界传媒业中所占地位计算了测算和评估。中国的收音机总量1997年已占到世界总量的17.2%,电视机总量2008年已占到世界总量的24%.由这些总量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已成为世界的传媒大国。另一方面,笔者用传媒渗透能力指数计算了2008年世界各国的传媒发展水平,结果发现我国的传媒渗透能力指数仅略高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水平的1/6,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2,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1/5。这说明我国还仅是个传媒弱国。随着全球传播一体化的到来和国际传媒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广

6、播电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一)现代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广电造成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传播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其突破地域限制、海量信息传输、互动传播方式等优势,都使互联网成为当之无愧的“第四媒体”,而移动技术的使用,则使手机依靠其即时、移动、迅疾等特点开始发展为“第五好媒体”。面对这一传媒生态的变革,我国广播电视必将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1、互

7、联网与广电生存。因为有了互联网,世界越来越像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网络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突出产物。它实现了传统媒体的电子融合,涵盖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传播的特点和优势,统一了过去各自独立的传播形式,最大化地满足网民的视听需要。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一般也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改变了既有的传媒格局,关于网络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言论一直不绝于耳。网络技术的优势带来了信息传播和公众交流的新的可能性,也塑造了网络媒体公共性的特征。网络的“公共性”一直是学者研究网络媒体的热点。技术乐观主义代表美国学者托夫勒就

8、认为,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公民可以借助网络就公共问题直接向政府发表意见或投票表决。他对网络媒体的公共性功能充满自信和赞誉。他的观点得到了NBC新闻前总裁劳伦斯·格罗斯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