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ID:34611851

大小:802.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8

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_第1页
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_第2页
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_第3页
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_第4页
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11月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ov.20ll第26卷第6期J叫malofXi’锄ShiyouUnive糟ity(NaturalscienceEdition)V01.26No.6文章编号:1673.064X(2011)06瑚47扔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张同凯1”,侯吉瑞1”,赵凤兰1”,李永环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摘要:利用微观仿真模型和树脂胶结岩心,对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

2、率机理、调剖及驱油效果进行了研究.分别进行了调剖剂的调割实验和化学卉j的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不只是调剖与驱油技术的简单加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能够起到增强的效果.岩心调剖实验表明,选择顶替段塞时要保证其流变性和主段塞的流变性相同,对于非均质性严重、存在窜流通道的特定油藏,当调剖时机在含水率为90%左右、调剖深度为地层的1/3处时,调剖效果最好.对比分析认为,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很好.关键词:定位组合调驱;提高采收率;协同效应;调驱效果中图分类号:rIE357文献标

3、识码:A油藏的长期注水开发形成了窜流通道,导致注1实验部分入水无效循环,常规注水措施已无效果.如何有效地封堵窜流通道,提高采收率,一直是各油田普遍关心1.1实验流体的问题⋯.为此,赵福麟教授提出了“2+3”驱油技实验用油为原油与航空煤油稀释配制的模拟术幢J,是一种对地层进行充分调剖的基础上,进行油;水为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23162mg/L;调剖剂有限度的化学驱油技术.随后很多学者和专家对其为4.0%改性淀粉+4.0%不饱和单体+0.1%交联进行了研究,使得该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在胜剂+0.08%引发剂交联聚合生

4、成的改性淀粉强凝胶利∞】、中原HJ、南阳∞J、辽河∞1等油田得到了实际应体系,在7.34s~、60℃条件下,成胶前黏度为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51.79IIlPa·s,成胶后呈块状,黏度2.0×105mPa·8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对具体的提高采收率机理、何以上;顶替段塞为4.0%改性淀粉溶液;驱油剂为聚时开始注入调堵剂、调堵剂定位在何处调驱效果最合物/表面活性剂(SP)二元复合体系,配方为1500好仍缺乏理论依据.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只有mg/L的zL一Ⅱ聚合物+0.15%的QY一3表面

5、活蒲万芬教授等"]对该技术的调驱效率进行了室内性剂,在7.34s~、60℃条件下,黏度44.37mPa·8,研究,所以急需要深入的研究.为此,利用玻璃蚀刻油水界面张力为2.63×10。mN/m.微观仿真模型和环氧树脂胶结岩心,进行室内物理1.2实验设备模拟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该研究结果对进微观实验:双层非均质透明微观仿真模型、微观一步深入探讨定位组合调驱技术及其现场实际应用模型夹持器、高精度体视显微镜、动态数据采集系具有指导意义.统、微量驱替泵和中间容器等.岩心实验:非均质树脂胶结长岩心、中间容器、收稿日期

6、:20ll娟-10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一油田开采后期提高采收率新技术”(编号:20llzx05009棚)4)作者简介:张同凯(1982.),男,主要从事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方面的研究.E-mail:tongl【ailll7@126.c锄中国调剖网www.tiaopou.com不只是调剖石油人专业技术学习交流平台!一48一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平流泵、岩心夹持器、液体自动收集装置、大型恒温凝胶/二元体系定位组合调驱实验.箱、时间可以自动设置的压力数据采集系统等.其次,采用规格为4

7、.5cm×4.5cm×30cm、渗1.3实验方案及步骤透率级差为10、级别为3000×lO~斗m2/300×10。关于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的“m2的层内非均质岩心,进行定位组合调驱技术的实验方案、步骤及流程图见文献[8].调剖及驱油效果研究.因为衡量油藏非均质性的一为了研究定位组合调驱技术在何时调剖、调剖个重要指标就是渗透率级差¨0f,由于非均质岩心渗剂定位在何处(调剖深度)能达到充分调剖的目的,透率级差为10,所以实验研究中把岩心的高渗透层最大限度发挥后续驱油体系的作用,以及该技术的视为窜流通道,以

8、便更好地模拟油藏的非均质性.调剖驱油效果,作以下设计方案:最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在确定注入时机和首先,利用正交实验方法[9J,对一次水驱含水调剖深度的基础上,采用上述同样的非均质岩心,分率分别为90%和98%,调剖段塞分别定位于岩心的别进行调剖剂调剖实验和化学剂驱油实验,对比分10%、20%、30%、40%和50%处,设计10组方案,析定位组合调驱技术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