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

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

ID:34633555

大小:3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8

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_第1页
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_第2页
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_第3页
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_第4页
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观点评论(评析)类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2·1·c·n·j·y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解析】本题综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解

2、题时须注意冲击与反应的对应关系,围绕材料观点,按要求答题。注意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作者认为,由于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导致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近代化的进程。联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思想、政治体制等变化分析回答。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21cnjy.com◆答题思路解析: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析”“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赞成(或正确)、反对(或错误)、片面等均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

3、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①判断观点(是否同意)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中国发生变化的时间定位:19世纪中期~1919年观点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观点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

4、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www.21-cn-jy.com观点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第四步: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所列举“因素”在“观点”中是如何实现的?参考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观点:我认为“冲击—反应”模式有一定的合

5、理性。评析:首先中国社会有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由于中国古代在经济、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长期领先世界,形成了天朝上国的“华夷观念”。当16-19世纪,世界向近代过渡时,中国在经济上依然是落后的自然经济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力量薄弱,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思想上文化专制、思想僵化,对外趋向闭关锁国。其次,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一方面不断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迫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不断努力抗争,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客观上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6、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变迁和近代化。这体现下几个方面。1、经济:冲击了中国根生蒂固的自然经济,使之逐渐解体,改变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政治: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冲击,社会危机的加深,中国发生一系列社会变革,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3、对外关系:从闭关锁国的“朝贡体系”到被迫打开国门改变了中国“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4、思想文化:近代以来,正是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

7、深,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掀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西方的浪潮,思想不断解放。如: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首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的“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革命。--5、社会转型西方列强的侵略,欧风美雨使近代中国在衣食住行、派遣留学生、出版报刊等方面逐渐迈向近代化。此观点从历史实际出发,注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性,是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体现。参考范文二:(答案仅供参考)观点:我认为“冲击—反应”模式是错误的。评析: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部原因,而非外

8、部原因。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西方的冲击只是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的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首先,明清时期的中国便具备突破传统框架的相应条件。自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便产生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反对君主专制、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