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庞德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探析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

从庞德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探析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

ID:34639607

大小:169.6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8

从庞德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探析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_第1页
从庞德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探析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_第2页
从庞德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探析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庞德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探析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年4月湖南学报Apr12009第9卷第2期JournalofHunanFirstNormalCollegeVol19No12从庞德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探析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王芳(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6)摘要:诗歌的翻译归根结底是审美的翻译。诗歌翻译必须达到满足读者期待心理,适时创新形式,选材以情动人,文字晓畅易懂等审美要求。译者应以诗歌翻译审美要求指导诗歌翻译实践。关键词:庞德;诗歌翻译;审美要求中图分类号:H31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369(2009)02-01

2、01-03诗歌是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学乃至文化最经典、精歌,追求“超越国界与时代的世界文学的标准”。庞德主张粹的载体,是思想性、形象性、音乐性等多种要素的组合,是诗歌应源于生活,认为翻译不仅要“再现原文的真正语[3]所有文学体裁中最唯美的表现形式。由于诗歌深刻的文化言”,而且要忠实于原文的“意义”与“气氛”。由于他认为内涵和独具的审美特性,使得诗歌的翻译归根结底变成为意象表现为一刹那间理智与情感的复合,翻译家只有将注审美的翻译。作为个性主体,译者对于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意力集中于形式、片段或细节,才能在一瞥或一瞬间“

3、捕捉审美取向是有选择的,而这种选择的结果则决定作品是否到真实”,所以庞德对翻译文本个别词语的意义并不十分符合诗歌翻译审美的规律性要求,是否可以尽可能地传达在意,而十分重视“词语、措辞和词汇的动感”。因此,根茨出原作乃至族群文化的美感并达到理想的积极共鸣式传播勒将庞德的翻译理论概括为“闪光的细节”(luminousde2效果。本文拟从对庞德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审美分析入tails),认为庞德刻意追求“细节、单个词语,以及个别意象[4]手,探讨这种选择所应取的要求和可循途径。甚至意象片段的精确再现”,以及“动态的词语

4、”(wordsinaction)和语言的能量。同时,庞德十分注重译者的创造一、庞德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审美分析性和原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生命的延续,其理论意义已经超庞德(EzraPound,1885-1972)被誉为美国现代诗歌的越单纯的诗歌翻译层面,反映出了当时的文化语境与文化开山鼻祖,艾略特称其为“公认”的“英语自由诗之父”。庞价值观。在庞德看来,文学的发展依赖主体文化的延续及德自觉反抗僵化的文学传统,借鉴外来文学的积极因素,大外来文化和语言的转化,因而他提出了“历史的可译性”这胆探索和尝试全新的诗歌表现形式,因而

5、成为西方现代新一重要概念:“历史的可译性就在于发现隐藏在原创作品诗的开拓者。他不仅是意象主义诗歌的倡导者,而且“领中世界性语言(universallanguages)的秘密⋯⋯这是一种把导了一场文化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把英美诗歌各种文化的碎片积聚起来,为现代人创造一种涉及广泛的[1][5]从衰落、讲究修饰和机械呆板的节奏中解放出来”。研究文学人类学的工作。”庞德诗歌翻译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理念,探究个人选择与文从以上简述中,可以看出庞德在诗歌翻译理论上特别学翻译规范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我们发掘诗歌翻译的审美注

6、重异质文化的碰撞与沟通、延续,同时讲究译诗的“细节、规律性。单个词语,以及个别意象甚至意象片段”等的“真实”再现。(一)庞德诗歌翻译理论分析而将这些与其明确的翻译功利性结合起来观照,即可发现19世纪最后10年到20世纪第一个10年被称为美国其自觉或不自觉地趋向审美“接受心理”和翻译的社会文现代诗歌史上的“晚暮时期”,诗坛为平庸的诗人所把持,化规律之潜在事实本质。他们满足于跟在英国诗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创新意识。(二)庞德诗歌翻译实践分析庞德猛烈抨击了当时诗坛的暮气:“美国的大路诗是可怕庞德对诗歌翻译情有独钟,他的

7、译诗不仅为自身的创的大杂烩。未经铸造⋯⋯第三流的济慈、华兹华斯的笔墨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范,而且这些译诗本身也成为西方⋯⋯第四流的伊丽莎白式的、钝化了的、半融化了的、软绵模仿、翻译和创作的代表。庞德曾经从费诺罗萨(Ernest[2]绵的空洞音调。”并提出《意象主义者的几个“不”》,成为Fenollosa)对中国古诗所作的英文注释中得到启发,在基本开一代诗风的理论宣言。数十位新诗人在《诗刊》上亮相,美学观念上产生了共鸣,并根据这些材料翻译了一些李白出现了自新英格兰的黄金时代以来诗坛前所未有的“繁荣和王维的诗歌结集出

8、版,题为《华夏集》(Cathay),被誉为局面”。“草原诗人”、意象主义诗人、实验诗人和抒情诗人20世纪初(西方)最受欢迎的诗集之一。下面即以庞德翻[1]的“新声”汇合在一起,“冲破了20年来的沉寂”。译的李白《送友人》一诗为例,浅析其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庞德的诗歌翻译带有明确的功利性,他希望借助翻译审美表现:或“挪用”外国诗歌来吸取异质和营养,丰富和创新美国诗收稿日期: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