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炉转炉炼钢tco终点控制系统的应用

不倒炉转炉炼钢tco终点控制系统的应用

ID:34642678

大小:1.12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8

不倒炉转炉炼钢tco终点控制系统的应用_第1页
不倒炉转炉炼钢tco终点控制系统的应用_第2页
不倒炉转炉炼钢tco终点控制系统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倒炉转炉炼钢tco终点控制系统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1期山东冶金Vol.32No.12010年2月ShandongMetallurgyFebruary2010?????????????信息化建设???????????不倒炉转炉炼钢TCO终点控制系统的应用12222王庆春,张继军,杨继刚,范树璐,姬光刚(1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6414;2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莱芜271104)摘要:为了提高终点命中率,引进了不倒炉转炉炼钢TCO终点控制系统,通过制定控制检测方案,实际检测数据表明,钢水温度测准率达到100%,钢水中碳含量测准率达到93.75%,氧含量测准率达到100%。满足不倒炉定

2、碳、测温炼钢的要求。关键词:转炉;不倒炉炼钢;终点控制;TCO中图分类号:TF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620(2010)01-0059-02TCO不倒炉检测系统的适用条件:冶炼Q195系1前言列、Q215系列等低碳钢种;铁水的稳定条件(温度在TCO(测温、定碳、定氧)检测技术又称投弹式检1220~1300℃、铁水[Si]<0.8%、铁水[S]<测技术,由自动投弹装置和检测仪表装置组成。投0.04%);下料溜槽、烟道没有粘渣(钢),炉口没有大弹装置可自动精密控制进行探测;检测装置由探块积渣;渣面没有粘(铁块)废钢;烟道、氧枪及炉口头、信

3、号处理器、显示器组成。检测投放时,探头从没有漏水现象;转炉吹炼后期没有明显返干现象;12m左右高度自由落下,击穿渣层,垂直插入钢水转炉拉碳前2min之内不加辅料,且吹炼终点保证400mm深度进行自动检测,并将信号准确传回检测压枪时间大于20s。仪表。TCO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安全性高、3控制测试及调试过程操作简洁、数据准确等特点,能够迅速有效地预测转炉的冶炼终点。3.1制定控制检测方案莱钢炼钢厂老区有4座转炉,产品结构一直以1)由于弹头外管为纸制,如安装弹头或运输弹终点碳在0.08%~0.20%的普碳钢和热轧带肋钢筋头中受力撞击可能会导致纸管变型

4、,影响弹头下落为主,冶炼终点控制通过倒炉测温取样后由人工经方向。在检测的41支弹头中,有1支弹头由于纸管验进行判断,存在拉碳时机掌握不准,多次倒炉造变型,导致下落时检测元件撞击到下料墙壁,造成成钢水过氧化和生产节奏紧张的现象。为了解决元件损坏。因此,弹头在运输及搬运过程中应确保这些问题,引进了TCO不倒炉转炉炼钢终点控制系轻拿轻放,避免再次出现由于硬件造成检测失败的统,首先在50t转炉进行测试和调试。现象。2)为保证在TCO检测过程中设备无故障运行,要求厂家协助完成TCO机械设备和电控设备的2检测原理及使用条件调试工作。3)TCO投弹时间:转炉一次拉碳

5、前,氧枪TCO不倒炉检测系统可在冶炼过程中不倒炉的提到待吹位,在倒炉之前投弹,TCO数据显示后再进情况下,对转炉内的温度与氧离子分布情况进行精行转炉其他操作。4)为保证探头的有效深度,转炉确检测。利用海量数据,根据经验回归成为适合现应确保全程化渣。5)为保证熔池内钢水的均匀性,场使用的公式,通过炉内温度与氧的规律性变化,转炉吹炼终点保证压枪时间>20s,转炉拉碳前2以氧碳平衡原理为基础,对转炉内的[O]含量、[C]min之内加辅料炉次不进行数据对比。6)由于检测含量及温度进行推算。在实际使用中,TCO不倒炉所使用的TCO探头属于低碳检测弹头,常规情况下

6、检测系统在完全不倒炉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平均检适用于倒炉的碳含量控制在0.15%以下。测时间仅为15s,而倒炉测碳法的测碳时间约为3.2检测数据对比方式及准确度要求135s,由此可见,TCO不倒炉检测系统在实际冶炼1)温度:TCO测试数据分别与现场测温枪及贺中可大幅度提高现场炼钢节奏,并能精确提高终点力氏定氧探头测温进行温度对比,温度偏差±10℃双命中率(钢水温度与碳含量),从而达到提高产以内视为合格。2)钢水中[C]含量:TCO测试数据量、节约能源、安全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与现场炉长目测碳进行对比,下偏差-0.025%,上偏收稿日期:2009-09-

7、02差+0.015%视为合格。3)钢水中[O]含量:TCO测试作者简介:王庆春,男,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包头钢铁学院钢铁数据与贺力氏定氧探头定氧进行氧含量对比,要求冶金专业。现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冶金学院院长、副教授、工程-6偏差不大于30×10为合格。师,从事冶金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592010年2月山东冶金第32卷3.3分析检测数据次检测偏差为0.009%,曲线出现锯齿状拨动,但是共试验41炉,其中部分炉次因设备原因没有测基本上整体曲线还是平直的,故检测相对准确;图3出数据,成功测出数据的有37炉,其中有1炉探头是炉渣厚且黏,探头在通过渣层

8、时可能出现包渣,投放时,意外撞击下料口边缘导致检测元件损坏,本次检测偏差为0.01%,通过曲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