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与审美共通感_张中

直觉与审美共通感_张中

ID:34650597

大小:176.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8

直觉与审美共通感_张中_第1页
直觉与审美共通感_张中_第2页
直觉与审美共通感_张中_第3页
直觉与审美共通感_张中_第4页
直觉与审美共通感_张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直觉与审美共通感_张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4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Vo.l27JournalofHube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2009年第4期)(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42009直觉与审美共通感张中(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直觉0在西方传统中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而/共通感0进入审美领域却仅仅是近代以来的事。然而二者都是审美判断或审美鉴赏所必需的基础、本源和重要环节。/直觉0在理性主义盛行的哲学中难觅踪迹,然而克罗齐和柏格森拯救和阐发了它,使其重现活力。而/共通

2、感0在康德的设定和阐释之下,成为审美的不可或缺的基源。但二者一般并不被联结在一起考察、理解和分析)))甚至往往被认为是毫无干系的。论文将努力扭转这一误解,使我们重新认识二者的重要意义以及二者的关联对于审美的重要作用。关键词:直觉;共通感;审美判断;审美直觉;审美共通感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1(2009)04-0098-05一、直觉问题用事实上长久以来处于被遮蔽状态。康德(Kant)人人皆有直觉(intuition),但直觉却又被认为是虽然将/美(感)0或/直感0地位大大提高,但他作是私人的、不明晰的、非逻辑的

3、,所以/直觉0长期以为绝对理性主义者,却是羞于谈论直觉的,因此,他¹来就被排除在理性哲学的研究之外。自亚里士多德对此语焉不详。而且,他的/美感0和/直感0和(Aristotle)以来,西方传统哲学一直都是以追求明晰/直觉0的意义有很大不同,它们的关联也不甚密性、确定性、逻辑性为目标的理性哲学。所以,直觉切。自然也就不被重视)))甚至是贬斥。然而直觉却又这样,/直觉0好像与心理学的关系更为紧密一是重要的,因为它关涉着人的心灵和情感的体验和些,而和哲学、美学无关。但在近代美学中,也有从显现;关涉着感知和审美的完成和实现。/直觉0出发来进行研究的,

4、比如美学中的/联想主朱光潜认为,/最简单最原始的-知.是直觉义0、/移情派0等。近代经验主义美学也比较关注(intuition),其次是知觉(perception),最后是概念直觉与联想的作用,但/在当时,社会学说、认识论(conception)。,,这种见形象而不见意义的-知.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探讨、研究和论证的中[1][3]257就是-直觉.0。这就是说,直觉一般是被看作与心问题。美学并不是理论的热点0。所以,总体理性、逻辑相对的、不易把握的非理性概念。而所谓说来,/直觉0在近代哲学、美学研究中并没有被足/直觉0就是/见到一个事物

5、,心中领会那事物的形够重视,康德虽然也谈/直觉(或直观)0,但他的/直相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观0却是绝对、纯粹的理念,而且主要表现为时间、言,这是知的最初阶段的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是一空间。[2]134切知的基础0。然而,西方社会和哲学的理性化但哲学、美学应该首先关注的是人的问题、人的进程以及科学工具(理性)主义的延展却让/直觉0实现问题。所以,/近代启蒙思想的核心问题,不只的哲学研究处于尴尬境地)))哲学家要么不屑于研是给这个世界寻找一个确定性的基础,更重要的是[4]31究;要么将其看作理性的一部分。这样,直觉及其作

6、如何使人性朝着这一方向进展0。而直觉作为收稿日期:2009-05-10作者简介:张中(1973-),男,江苏睢宁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西方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¹/aesthetic0这个词有多种译法。传统译法是从鲍姆嘉通(A#Baumgarten)那里来的,一般被译作/美学0或/审美(学)0;也有人将其译作/感性0或/感兴(学)0;但也有学者将其还原至德文原义,即/直感0或/直感学0。但他们还都是指这个词。而且一般都是在康德/知0、/情0、/意0之三分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的。98[7]326人的一个重要功能和感觉是人的觉

7、醒和成长的基础重要任务0。也就是说,直觉对于柏格森哲学而和重要环节,理应被重视。所以,当哲学、美学逐渐言,自然是至关紧要的)))它是基础;也是方法。那进入现代,逐渐开始走向对理性哲学的反叛时,/直么,柏格森意义上的/直觉0¹到底是什么?他自己觉0及其意义就逐渐被挖掘和重视起来,进而也取说:/我们把直觉叫做共感(sympathie),通过这种共得了很高的地位。这其中尤以克罗齐(Benedetto感,我们置身于对象之内,以便于同对象中那些独一[8]Croce)和柏格森(HenriBergson)贡献最大,也最为无二的、因而是不可表达的东西融为一体

8、。0重要和关键。然而,如果将柏格森的这种观点等同于本能和克罗齐是以/直觉0为核心建构了他的精神哲情感将是肤浅和错误的。因为柏格森的/直觉0更学的。在他的全部精神哲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