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鳍马面鲀形态、生长与核型分析.pdf

绿鳍马面鲀形态、生长与核型分析.pdf

ID:34651975

大小:1.52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08

绿鳍马面鲀形态、生长与核型分析.pdf_第1页
绿鳍马面鲀形态、生长与核型分析.pdf_第2页
绿鳍马面鲀形态、生长与核型分析.pdf_第3页
绿鳍马面鲀形态、生长与核型分析.pdf_第4页
绿鳍马面鲀形态、生长与核型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鳍马面鲀形态、生长与核型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M150150262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绿鳍马面鲀形态、生长与核型分析Themorphology,growthandkaryotype’s英文题目:analysisof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专业:渔业研究方向:水产育种姓名:刘琨指导教师:陈四清二O一八年五月十六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张秀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主席李琪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委员王芳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委员李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委员刘慧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委员刘长琳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秘书答辩地点黄海所1号楼3楼会议

2、室答辩日期2018年5月22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绿鳍马面鲀形态、生长与核型分析摘要本文以山东近海捕捞的野生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外部形态特征、精子超微结构和染色体核型,以绿鳍马面鲀仔鱼为样本观察记录其发育到幼鱼的形态变化,同时结合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幼鱼的生长数据为参考依据。实验在金沙滩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黄海水产研究所生态室实验室开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试验1以131尾黄海捕捞的绿鳍马面鲀为样本,(体重:88.82~806.30g,体长:20.20~36.55cm)。在活体状态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并进行绘图描述。对样本的可量

3、比例性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背鳍鳍条、尾鳍鳍条、臀鳍鳍条和胸鳍鳍条数量进行计数统计研究发现:(1)绿鳍马面鲀体型椭圆形,侧扁。活体状态下,头部和背部呈深青灰色,腹部呈浅青绿色,趋于白色。当鱼体死亡后,体色加深,转为墨绿色,鳍条保持蓝绿色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体长为体高的1.5~3.3倍;体长为头长的3.1~4.9倍;头长为吻长的1.1~1.6倍。(3)线性相关性最好的是全长(Tl)/体长(Sl),其比值变动范围最小,雌雄无显著差异,相关方程为:S222l=0.0203Tl-0.1539Tl+12.76(R=0.96),雌性Sl=0.0066Tl+0.499Tl+5.05972=0

4、.96),雄性S22(Rl=0.0279Tl﹣0.5034Tl+16.73(R=0.96);线性相关性较差的是尾柄长/尾柄高、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其比值不仅变动最大,而且雌雄的差异大。(4)体长与体重(W)的关系为:W=0.335S2l+14.699Sl-261.59(R2=0.72);雌性:W=2.5919S22l-78.288Sl+694.91(R=0.80);雄性:W=-0.1729S22l+33.919Sl-444.47(R=0.73)。(5)鳍式:背鳍Ⅱ,36~39;臀鳍34~37;胸鳍14~15;尾鳍1+10+1;腹鳍退化为一个腹鳍棘。(6)鳞片绒状鳞,由

5、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具有体侧线和框下线。试验2为探讨绿鳍马面鲀精子的超微结构,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其精子外部形态与各部位的横切结构。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精子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呈卵圆形,无顶体,头部主要结构是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核内存在少量染色质空隙,无液泡;核后端正中有凹入核内的植入窝,呈棒状,植入窝较深,最深处占细胞核纵长的5/6,最宽处在细胞核末端,约占头部宽度的1/3。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由近端中心粒、中心粒间体和基体组成,近端中心粒的长轴与基体的纵轴垂直,排列方式为“T”型;头部末端为袖套,内含5个I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或6个均匀分布的线粒体球和少

6、量随机分布的囊泡。尾部细长,自基体向后伸出,尾部无侧鳍结构,其核心结构是轴丝,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复合体结构。揭示其精子的形态结构,以期丰富硬骨鱼类繁殖生理学内容,同时为鱼种鉴别提供依据。试验3以当季孵化的绿鳍马面鲀仔鱼为样本,观察记录了其从初孵仔鱼发育到幼鱼的形态变化。以幼鱼阶段的绿鳍马面鲀进行工厂化模式养殖,并记录其生长情况,在海水温度11.08℃~26.32℃条件下,以1月龄绿鳍马面鲀幼鱼为实验样本,在正常工厂化养殖模式下进行9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绿鳍马面鲀在一月龄进入幼鱼阶段。(2)样本初始平均体质量(0.07±0.02)g、平均全长(1.59±0.33)cm增

7、长到(143.20±10.32)g、(20.31±0.67)cm,平均增重量最大值为(44.15±5.74)g/月,平均日增重量(0.48±0.04)g/d。(3)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0693x+0.3017(R2=0.9468),平均全长瞬时增长率为0.008。体质量与日龄呈幂指数关系:W=4E-05x2.5904(R2=0.8789)。(4)其全长与体质量呈指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W=0.014L3.0479(R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