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案

上册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案

ID:34652199

大小:11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3-08

上册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案_第1页
上册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案_第2页
上册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案_第3页
上册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案_第4页
上册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册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电脑世界第1课走进计算机一、教学要求:1、智能性要求: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2、自主性要求:想象“你想让计算机加上什么设备,为你做些什么?”;3、趣味性要求:用多媒体动画卡通方式演示各部件的作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4、活动性要求:利用拼图软件自己拼出一台计算机模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2、情感目标: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三、教学重点、

2、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功能。2、教学难点: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认识计算机各个硬件设备:让我们在世纪博士带领下走近计算机吧!(课件演示: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组成部分,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可以向老师提出来?看看谁提的问题最有水平?2、理解计算机软件概念:介绍什么是软件?软件是程序和数据,它好像人大脑中的思想、知识和学问,这是计算机的灵魂。软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软件是由懂计算机语言的程序设计员设计出来的。一台计算机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两

3、次缺一不可。软件按作用不同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例:windows98就是一种系统软件,wps2000就是一种应用软件。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3、巩固练习:(1)选择填空:软件硬件小神游在利用画图(软件)画画。将计算机上文章打印出来的打印机是(硬件)。工程师利用制图(软件)设计机械零件,将设计的机械零件图输出到纸上的设备是(硬件)。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2)请每个同学打开教师机上的“拼拼凑凑”软件组装出一台计算机。4、扩展思考:(1)对于现在的计算机你还想加上什么设备?做什么用?你想让计算机帮你做些什么?(2

4、)想象一下将来的计算机也许是什么样的?五、教学反思 第2课未来的计算机一、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状况2、培养学生对电脑技巧的探索3、提高学生对电脑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21/211、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2、教学难点:畅想、设计未来的计算机。3、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

5、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二)计算机的发展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

6、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

7、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着手进行;1958年8月1日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共计用了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运算速度为1万次每秒。此后,在

8、我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计算机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运算速度为5万次每秒的晶体管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行;1973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150型和665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1983年2月,运算速度为1亿次每秒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大学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亿次每秒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11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