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ID:34657511

大小:5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8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_第1页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_第2页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_第3页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_第4页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王可达(广州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广东广州510070)摘要:新制度经济学揭示了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研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制度变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内在的作用机理,而我国现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应从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科技体制创新、规范要素配置机制、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等七个方面对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进行重构。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度变迁;制度制约;制度安排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

2、72f201o103—0005—06新制度经济学揭示了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式转变的制度安排的前提和基础。系,有效率的制度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1.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制度却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因而成为研制度变迁主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党程。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制度同其他物品一样,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来,其替代、转换和交易活动也存在种种技术的和社会的国内学术界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重要约束条件。一定意义上讲,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意义、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理论研究,

3、【1】更高效的制度(即所谓“目标模式”)对另一种制度(即所谓“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新制度经济学以其中包括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度变迁的主体差异为依据,把制度变迁划分为诱导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但总体来看,对实现经济发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类典型模式。诱导性展方式转变制度安排的研究相对薄弱。同时,我国为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的变更和替代,由一个团体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不懈的实践和探索,但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其从现实效果看至今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一个重要主体是一个团体或一群人。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原因就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的制度安排缺失。鉴令或法律引入和实行,其主体是国家。制度变迁的根于此,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阐明本原因在于在某一制度的不均衡,即制度供给和需求制度变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机理,分析现行失衡所导致的利益格局的改变。制度在均衡一非均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从而提出实现衡一均衡的不断循环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旨在为推动我国经济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理论支持。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一般而言,制度变迁是一、制度变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机理连续渐进的变迁,在特殊情况下是非连续的变迁。连

5、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本身续变迁是经济发展中的常态,而非连续变迁是经济发遵循一定的规律自发转变的过程,而且是各种外部因展中的非常态。因此,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素不断推动的过程,更是各种内在动力机制和外在推机制是以渐进连续为主。动机制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制度变迁对2.制度变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机理是构建实现经济发展方马克思在生产力一生产关系的分析中对制度与经收稿日期:2009—09—10作者简介:王可达,广州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形资产管理等领域研究。0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总第69期济发

6、展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标更为根本。诺斯和托马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志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关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中将更为集约的耕作制度(如二田制对三田制的替平之下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代)视为一种制度对相对要素价格变化(而不是技术系。当一种新的生产力出现后,它要求对原有的生产变迁)的回应。进而强调一个市场经济的扩张即便在关系进行变革,以适应其发展。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没有发生技术变迁时,也能为人均收入的提高做出贡系的变动往往不是同步的,导致旧的生产关系阻碍新献。亚制度的比较优势比其他要素的优势更重要。一的生产力发展或超前的生产关系阻碍现有生产力发

7、展些发展中国家宁愿耗费巨资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设的情况出现,从而造成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的局面。备,却不愿意在制度创新方面进行投资。这是因为前在这里,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生产关系者往往看得见、摸得着,并且能立竿见影;而后者一能否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上,只有二者保持般看不见、摸不着,并且制度的创新本身和制度创新一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在生产力一生产关系的分成效的显现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发展中国家从发达析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进程、方向和内国家引进先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