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混凝土楼板的钢框架梁柱弱轴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

带混凝土楼板的钢框架梁柱弱轴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

ID:34672506

大小:12.72 MB

页数:214页

时间:2019-03-09

带混凝土楼板的钢框架梁柱弱轴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_第1页
带混凝土楼板的钢框架梁柱弱轴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_第2页
带混凝土楼板的钢框架梁柱弱轴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_第3页
带混凝土楼板的钢框架梁柱弱轴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_第4页
带混凝土楼板的钢框架梁柱弱轴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带混凝土楼板的钢框架梁柱弱轴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TU39310710-2015028003博士学位论文带混凝土楼板的钢框架梁柱弱轴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徐莹璐导师姓名职称郑宏教授卢林枫教授申请学位级别工学博士学科专业名称结构工程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3月14日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6月3日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StudyonSeismicBehaviorandDesignMethodsofBeam-to-ColumnWeak-AxisConnectionswithConcreteslabinSteelFrameADissertationSubmittedfortheD

2、egreeofDoctorCandidate:XuYingluSupervisor:Prof.ZhengHongProf.LuLinfengChang’anUniversity,Xi’an,China摘要工形柱钢框架的梁柱连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强轴连接,且多为纯钢节点,组合节点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对带混凝土楼板的弱轴连接的研究更是少见报道。但是工形柱的强轴与弱轴连接、带混凝土楼板的组合节点与纯钢节点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有明显的不同;而且常见的工形柱弱轴楔形加劲板连接存在塑性转动能力差和柱腹板易于发生破坏等问题。本文开展了节点域箱形加强式

3、工字形柱弱轴连接(以下简称新型弱轴连接)组合节点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是对现有钢框架节点研究的拓展和提升,可以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也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一个可靠的弱轴连接选择。本文对新型弱轴连接组合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试验研究包括:5个足尺纯钢中节点试件和5个足尺组合中节点试件的柱顶水平循环加载试验,试件的梁端处理方式分别为标准型(未处理)、削弱型(RBS)、加强型(盖板、扩大翼缘、加腋);钢材母材和焊缝熔敷金属的单向拉伸试验;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6.14-1进行数

4、值模拟分析,包括对试验试件的模拟验证和新型弱轴连接组合节点模型的参数分析。依据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上窄下宽不对称梁翼缘且仅梁下翼缘削弱的新型弱轴连接组合节点形式;并对弱轴连接组合钢框架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分别考虑了楔形加劲板弱轴连接、梁端标准型新型弱轴连接、采用梁下翼缘削弱的不对称工形梁截面的新型弱轴连接及按轴压比基本相同为原则设计的箱形柱连接共4种节点形式,分析其动力响应的差异。然后基于“组件法”推导了新型弱轴连接组合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根据试验和有限元结果提出了更加贴合实际的组合梁截面的应力分布假设,并推导了组合梁的承载力计算方

5、法,通过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推导方法的适用性。最后根据试验中蒙皮板出现拉裂的情况,运用屈服线理论推导了新型弱轴连接中的关键组件“蒙皮板”的厚度取值公式,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对策及建议。循环荷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楼板会导致组合梁截面中和轴显著上移,从而增大梁下翼缘应力;在验算“强柱弱梁”时需要考虑组合效应的影响;所有试验的节点构造基本可以满足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设防要求的“大震不倒”;合理设计的新型弱轴连接组合节点可以满足在层间位移角为0.04rad时,抗弯承载力大于0.8Mp的要求;保证焊接质量是避免节点脆性破坏的首

6、要保证,同时建议蒙皮板材料选用抗层间撕裂的Z向钢板。I对新型弱轴连接组合节点进行系列参数分析时考虑的参数包括焊缝通过孔细部尺寸、楼板配筋率、楼板厚度、不对称钢梁截面及RBS(ReducedBeamSection)削弱参数等。结果表明:梁上、下翼缘焊缝处于三向受拉状态;设计蒙皮板时,应重点对梁下翼缘焊缝对应部位蒙皮板的强度进行检验;对于新型弱轴连接组合节点而言,按规范进行承载能力计算偏于不安全;采用上窄下宽的不对称钢梁截面,可以减小梁下翼缘对接焊缝应力集中的程度和脆断的风险;对不对称钢梁截面进行下翼缘削弱处理时,为了使得塑性铰有效外移并减

7、小梁翼缘焊缝处的破坏风险,建议削弱区域起始位置距蒙皮板的距离a=(0.65~0.90)bbf,削弱区域长度b=(0.65~0.90)hb,削弱深度c=0.20bbf,其中bbf和hb分别为钢梁下翼缘宽度和钢梁截面高度。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弱轴连接组合钢框架的刚度要高于传统工形柱楔形加劲板弱轴连接组合钢框架的刚度及箱形柱连接组合钢框架的刚度。相对单榀组合钢框架而言,不同节点形式对整体结构的楼层位移、层间位移及底部剪力的影响较小,且最大层间位移角均不超过规范的限值。基于“组件法”推导了正、负弯矩作用下新型弱轴连接组合节点的初始转

8、动刚度,考虑混凝土楼板受压、钢筋受拉、柱翼缘受拉、柱翼缘受压及柱翼缘受剪,并对推导公式进行验证,其误差不超过20%。作出更贴合实际的组合梁截面的应力分布假设,假设在正、负弯矩作用下仅钢梁下翼缘截面达到钢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