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研究

《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研究

ID:34675492

大小:2.33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3-09

《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研究_第1页
《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研究_第2页
《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研究_第3页
《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研究_第4页
《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单位代码10475学号104753140260分类号I206.2硕士学位论文《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研究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先秦文学申请学位类别:文学硕士申请人:刘思梦指导教师:郭宝军副教授二〇一七年六月StudiesonTheSubtleMeaningofLaoZiandTheSubtleMeaningofCuangtzuADissertationSubmittedtotheGraduateSchoolofHenan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

2、asterofArtsByLiuSimengSupervisor:Prof.GuoBaojunJune,2017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

3、责自负。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1年月日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1年月日学位论文指导教

4、师签名:201年月日摘要杨文会以佛理对《老子》《庄子》取舍作注,成《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两部精小的著作。此二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文学性上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与成就。本文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文本分析、综合归纳、文化考察等研究方法,着重从佛道互释和文学思想两方面对《道德经发隐》和《南华经发隐》进行关照。本文包括三章:第一章是对《道德经发隐》和《南华经发隐》的成书缘由、笺释体例和特色的分析。有意于学术创树是二书形成的直接因素,晚清社会凋敝颓败的现状和救亡图存的社会思潮以及晚清佛学复兴改革的浪潮是潜在因素。二书在笺释上的最大特色是对本体论和修行论的观照。第

5、二章是对《道德经发隐》和《南华经发隐》以佛释道思想内容的分析。二书以思想性见长,佛理深邃,极具思辨性,这在以佛解老、以佛解庄的道路上是非常罕见的。二书所体现出的摄佛入道思想,集中体现在对本体论、生死观和修行论的观照上。首先,在本体论上,杨文会认为佛家的“实相”与道家的“道”具有相通性,不仅通过“实相”所具有的空、有二门来说“道”的有、无和合,更以“实相”之别称“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比附《老子》中的“谷神”和“玄牝”;其次,在生死观上,杨文会从佛家“真如缘起”发展思想说起,结合华严宗“一念开十世法门”的思想,解说生死的轮回与交替,进而将生与死最终归结为妄念的

6、生起与断灭;最后,在修行论上,杨文会认为世人慧根不同,因而修行之法也不尽相同,利根上者顿悟成佛,根器钝者须讲求修行之次第,进阶修行。主要分析杨文会在解读上对修行的因缘果、修行的进阶思想和修行之设教三个方面的观照,从而给世人学佛修行指出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第三章是对《道德经发隐》和《南华经发隐》文学思想的挖掘与分析。虽然二书的文学思想比较少,但也有闪光点,最为突出之处在于“即言离言”的文论思想。以往道家思想主要强调“离言”,《南华经发隐》不仅论述“离言”的可贵性,同时也强调“即言”的必要性。对待言辞的态度应该是先即后离,运用文字而不依赖文字;其次,二书的言说特

7、色为善用修辞和佛学化的用语风格;最后,二书的文章学点评体现在章法点评、语言风格点评和言说方式点评三方面。余论部分,主要概括了二书的成就和不足。最突出的成就是深邃佛理、思辨性强,I而不足之处则为取舍作注、牵强附会。总之,通过对《道德经发隐》和《南华经发隐》以上三个方面的考察和分析,基本上概括出了二书的基本风貌与价值。同时,也对杨文会以佛理注解道家思想的具体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以佛解老、以佛解庄的系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摄佛入道思想,文学思想IIABSTRACTYangWenhui’stwosmallwriting

8、s——TheSubtleMeaningofLaoZ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