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上册复习问答资料附标准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上册复习问答资料附标准答案

ID:34711253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9

历史与社会八上册复习问答资料附标准答案_第1页
历史与社会八上册复习问答资料附标准答案_第2页
历史与社会八上册复习问答资料附标准答案_第3页
历史与社会八上册复习问答资料附标准答案_第4页
历史与社会八上册复习问答资料附标准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八上册复习问答资料附标准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二)班级姓名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礼乐文明的建立1.西周的建立者,时间以及都城。2.周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分封的对象。3.受封者的权利。4.受封者的义务。5.分封制的积极意义。6.分封制的消极意义。7.什么是宗法制?8.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9.什么是礼乐制度?10.礼乐制度的积极意义是什么?11.礼乐制度的消极意义是什么?12.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1周武王,BC1046年,镐(今西安)。2.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对象:亲属,功臣。3.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4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

2、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5分封制的积极意义: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6.分封制的消极意义:诸侯的权力、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的统治。7.宗法制: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8.周朝时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力是由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等级越高,地位越高,权力越大。9礼乐制度:等级制的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用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10.礼乐制度的积极作用:维护统治、稳定秩序。11.礼乐制度的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12.孔子重视尊卑等级。变革与争霸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3、今洛阳),史称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和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BC770年-BC476年)战国(BC475年-BC221年)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使东周成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4.齐桓公最先称霸,a,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经济;b,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c,齐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齐:山东;楚:长江流域;秦:关中

4、)6.改革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7.商鞅变法的内容:废除土地国有制,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8.确立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事件葵丘会盟9.争霸带来的影响: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b、促进了民族融合。c、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910商鞅变法的意义: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11、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对我们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或意义⑴成功原因:变法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人民群众的支持等。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⑵启示或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改革,改革是社会

5、发展、进步的动力;故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百家争鸣1.时代背景:(1)出现了文士阶层;(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学派代表人物时代主要主张儒家孔子(丘)春秋“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道家老子春秋“无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庄子战国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法家韩非子战国法治兵家孙子(武)春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事备而后动”3.法家思想在当时得到重视: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4、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①孔子重视道德教育:如以“德”教化,以“礼”治国,克己

6、复礼等。②主张“有教无类”,③主张“因材施教”,④注重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⑤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可借鉴意义:①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②“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教育平等精神;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③“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④启发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意义5.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孔子的教育

7、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秦朝一统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公元前221年。领导者:秦王嬴政;都城:咸阳2.秦灭六国的条件:(1)政治:百姓渴望和平,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经济: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3)人物: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4)地理位置: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受难攻9(5)外交:远交近攻,各个击破。3.秦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