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知觉选择性的探讨

观察中知觉选择性的探讨

ID:34717694

大小:57.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观察中知觉选择性的探讨_第1页
观察中知觉选择性的探讨_第2页
观察中知觉选择性的探讨_第3页
观察中知觉选择性的探讨_第4页
观察中知觉选择性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察中知觉选择性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观察中知觉选择性的探讨摘要:本文是由于课堂观看《关于世界,你知道个X》后对其中说到的“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意识到的东西”的原因产生疑惑,于是关注了历史上对于“观察”的学说,发现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可以对知觉的选择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并进一步了解认识心理学中对“注意”的研究,试图用“知觉负载理论”来解释知觉的选择性的机制。关键词:观察渗透注意知觉选择《关于世界,你知道个X》从纪录片《关于世界,你知道个X》中,引用如下一段有趣的内容:科学试验已证实,如果我们让一个人用PET将计算机连接他的大脑并让他看某一特定的物体时,就会发现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活动强烈,然后让他闭上眼睛,想象同样的物体。当他想象

2、同样的物体时,大脑的那个特定区域也活动强烈,就像他看到那个物体一样。这就让科学家们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究竟是谁看到了呢?大脑还是眼睛。什么是真实?是我们大脑想见的真实还是眼睛看到的真实?事实上大脑并不能分辨什么是亲眼看到的和什么是记忆,因为那些都是同样的特定神经部位的反应。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巨大的信息量,大脑每秒要处理400Gb的信息,但最终浮现到意识层面的信息量只有2Kb。我们大脑的兴奋方式是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意识到的东西,我们通过条件反射把物体形状和我们已经的物体形状做比较。有一个关于美洲印第安土著人的故事,当他们在加勒比海岛上看见哥伦布的船队靠近时,他们完全没有看到船队,因为这些船完全

3、不像他们曾经见过的东西,所以他们不能看见。引言:知觉是具有选择性的生活中的很多经验确实都符合电影中所说的那一点,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意识到的东西,即观察过程中知觉是具有选择性的。知觉的选择性可以定义为[1]:我们对外来的刺激信息会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组织,我们会把某些信息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信息当作知觉背景。历史上有很多哲学家都在探索关于人的心灵和认知的奥秘,对于观察的研究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到了近代,人们发现意识层面对于大脑中全部信息量来说只是冰山一角,有人开始了对潜意识或非意识的精神分析,另外也有人通过外部的行为去揭示内在的活动规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PET及fMRI等大脑成像仪器

4、应用于神经学的研究,认知这个曾一度属于哲学家的神秘领域正在被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中。本文主要通过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以及当今受到广泛认可的认识心理学中关于“注意”的理论,对观察过程中出现的知觉的选择性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历史上对“观察”的看法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做过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他认为知识不在于对事物的感受中,却在于因感受而起的思维中;显然由思维能达事物之‘存在’与事物之理,由感受则不能。他认为我们无法看到“真实”,因为观察始终会带着主观性。以洛克为代表古典经验主义者认为观察是绝对中性的,经验是理论的来源,强调理论应该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培根说:“知识和观念起

5、源于感性世界,感官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这种观点只承认了观察的客观性,完全否定了观察具有主观性。以维也纳学派为核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取决于能否从该命题逻辑地推导出一类可观察的命题。其基本主张也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石:对事物或事件的任何陈述或假设,都必须能用描写直接经验的句子,来加以直接或间接地检验。他们把观察语言作为科学知识的基础,观察语言不依赖于理论语言,而理论语言则依赖观察语言通过对应规则从观察获得意义。1959年汉森在他的《发现的模式》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察渗透理论”[2]命题。即“任何观察都负载了某些理论”。他认为,观察是一件渗透着理论的事情,受到由语境和背景

6、知识所影响的组织模式的参与,观察不是感觉资料与知识语言的混合物,观察是感觉资料、知识和语言交织到观察的过程中。“观察渗透理论”解释知觉的选择性简单的来概述以上历史上著名的观察说法。同样是观察一个物体,古典经验主义把这个过程看作用照相机给物体摄影;逻辑经验主义把这看作是眼睛从观察对象得到光刺激而形成视网膜印象的物理过程,然后经过逻辑分析从中才会形成一定的概念模式;汉森则认为人们的观察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有无意识的以一种概念模式去套用眼前的感觉材料,使它适应于自己过去比较熟悉的材料,从而各个人对同一对象的反应是有很大程度的差异的。可以看到“观察渗透理论”在逻辑经验主义只看到观察的物理过程基础

7、之上,将观察者的理论体系以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的影响对观察带来的心理过程也融入进去,并且认为理论对观察的影响并非是后加的,而是与观察的物理过程同时进行的。基于“观察渗透理论”,可以对观察过程中出现的知觉选择性现象进行一定的解释。既然观察的过程中是融入了观察者所具备的知识经验理论的,也可以说是观察者本身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生理状态、文化环境等要素都会渗透到这个观察过程中,因此人的知觉选择性不仅依赖于客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