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n3课件控温毯

2014年3月n3课件控温毯

ID:34720190

大小:72.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2014年3月n3课件控温毯_第1页
2014年3月n3课件控温毯_第2页
2014年3月n3课件控温毯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年3月n3课件控温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三月份理论考试课件控温毯的使用医用冰毯全身降温仪(简称冰毯机)降温法是利用半导体制冷原理,将水箱内蒸馏水冷却。然后通过主机工作与冰毯内的水进行循环交换,促使毯面接触皮肤进行散热,达到降温目的。适应症:主要用于全身降温,广泛应用于颅脑疾病术前、术后的亚低温及各种类型的顽固性高热不退的病人。冰毯机全身降温法分单纯降温法及亚低温治疗法两种。单纯降温法适用于高热及其他降温效果不佳的患者;亚低温治疗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xVgm9s$"c备物:冰毯主机,毯面,传感器,电源线,体温计,冰毯防水罩,中单。使用前准备:1.加水:检查水位计水位水位

2、应达红线处不能低于绿线处,可用上水管将侧板的任意一个接头,通过上水管与水源接好,其余管接头用密封堵盖堵死,缓慢加水。(建议使用软化水)2.机器的安放将机器安放在床边或其他方便的地方,四个侧面应与墙壁或其他物体至少保持10cm以上,保证通风良好。3.电源的连接机器的电源线应插在有保护接地的三孔插座中,接地线不可接到自来水、电话等的地线否则有触电的危险。4.放置毯面;将毯面平铺于患者身下(肩部到臀部),用连接管将主机管接头与毯面相应部位连接好。5.置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插头端插入主机侧板的传感器插口,并将传感器的另一端置于患者腋下。6.校对打

3、开主机待循环稳定后,将体温计测得的体温与传感器测得的体温通过体温微调按校对。操作步骤屏幕显示1接通电源:电源线接电源和机器漏电保护器放在“合”位置接通电源开关2设定左侧启动温度(1)(2)设定左侧开机温度J<"K`

4、F(修改参数通过“上”“下”键进行,范围在“26.00”至“43.00”)3设定左侧停机温度pLCj"D).M(修改参数通过“上”“下”键进行,停机温度与开机温度至少相差0.5)4储存数据?wG5设定水温(1)TxKv!-1(修改参数通过“上”“下”键进行,范围在”4.0”至”20.00”间隔每档”2.0

5、”)(2)储存数据:j3'+%'26开左!%t@wQ]hG(数秒后显示患者测量体温,一般达到实际体温大约需五分钟)7关机停一侧只需同时按“关+左”,如需全部关机清将电源按到断开位置。冰毯机可左右两侧同时工作,右侧设定同左侧。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检查水箱是否漏水,水箱内水量适宜,水箱内水应现用现加,检查冰毯是否漏水。正确连接电源、导水管及传感器,导水管外用不导电的塑胶管包裹,以保护安全。使用时冰毯铺于患者肩部到臀部,不要触及颈部,以免因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跳过缓。毯上不铺任何隔热用物,以免影响效果,可用单层吸水性强的床单,及时吸除因温差

6、存在产生的水分,床单一旦浸湿,要及时更换,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及时擦干冰毯周围凝聚的水珠,以免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防止漏电发生。同时使用冰帽时,双耳及后颈部应垫上干毛巾或棉布,以免发生冻伤。清醒患者足部置热水袋,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感。使用冰毯降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变化,每半小时测量一次。定时翻身擦背,以每小时翻身1次为宜,避免低温下皮肤受压,血流循环速度减慢,局部循环不良,产生压疮。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寒战、面色苍白和呼吸脉搏血压变化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如皮肤青紫等,表示静脉血淤积,血运不良,应停止使

7、用。病人出现寒战时可加用冬眠药物,防止肌肉收缩影响降温效果,清醒病人不宜将温度调的过低。使用后要及时放出水箱内的水,以免形成水垢或变质,影响机器性能。2.方法操作前先向清醒患者或昏迷患者家属解释冰毯降温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后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方法是:将患者身上过多衣物脱去,穿上单衣,并给予皮肤清洁,然后将冰毯平铺于病人床上,上端齐肩,并铺上床单。连接主机、冰毯、冰帽。连接管自然弯曲下垂,防止扭曲,否则影响水在毯面与机器间的循环。向主机加注蒸馏水至“满”,再将体温探头薄膜套上润滑后插入肛门4~6cm,打开开关,此

8、时病人体温显示,开始设定控温参数。如果选择毯温控制模式:毯温设置在10℃~18℃,开毯时不低于18℃;1/2h观察体温波动和机体反应:当体温下降>0.5℃,维持原毯温;如果病人体温不下降或<0.5℃,即将毯温下调2℃,即16℃,最后毯温不低于10℃,直到体温降至37℃左右。如果选择体温控制模式降温:将发热病人降温的预期目标设在37℃~38℃(肛温),控温机即自动不断地以病人体温和预期体温之间调整毯温,使病人体温降至预期目标。3.讨论3.1冰毯温度控制模式降温优于体温控制模式  高热是急危重病人常见的临床表现,大于39℃的超高温,尤其是中枢

9、性高热,药物及物理降温效果差强人意,速度较慢,局部降温还会造成寒战,局部冰冷感,体温忽高忽低,还有末梢循环不良等后果[1]。而持续控温机的物理降温方法,可迅速达到预期性效果,并且安全可靠,不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