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

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

ID:34729119

大小:57.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_第1页
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_第2页
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_第3页
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次东师行,一生东师情——参加东北师范大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学习汇报大连市甘井子区蓝城小学刘利纪咏.白山(词作者:刘利)东北风光,意在白山,天池渊源,俱往念,思绪千。千年休眠,皑皑矗云端,水积天成赞。叹然,叹然!归来回首顾,白山依旧。前言:生活、学习、工作中给予你方向指引,方法指导者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我要感谢我的贵人们:热心的校长、主任、老师、朋友、亲人……是你们给予我工作、学习、生活上的支持,使我有机会成为教育的践行者,有机会把职业做成事业。感谢我正在教和我送走的一批批学生和家长朋友们……方向重于能力,方法重于知识今天,我有幸坐在

2、了东北师范大学的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课堂中,听到刘晓明老师的讲座“关注班主任的心理成长”,感慨万分。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了定位,专业发展方向的指引。他提出心理发展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接下来他又提到了班主任工作中应具备的“五大能力”,即把握教学目标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能力,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能力,应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能力。我想,这些能力的提出也恰恰是班主任基本功的具体体现。试想,如果谁都能当老师,那我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的职业是教师,我们要时刻记得我们价值的体现。听刘教授讲到“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3、”的时候,我想起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道”在我理解,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四阶段:明理、悟道,讲自己的道理。技能的提升与智慧的成长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刘教授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概括为四阶段:术(用术)——技(炫技)——理(明理)——道(悟道)。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都是一种双向的构建,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才会有专业技能上的提升。提及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为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重点,而这一方面,也正是我个人素质中所欠缺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中国教育上的欠缺。走进学生的心理决定教育效果的达成,里阿杰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

4、教育应当从人出发,任何教学都应该是有效的,如何把握其核心,应当是我们每位教师所思考的。育人无小事,无处不课堂教育无小事,这也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教育也没有多少大事,这也是被我们一天天的教育生活所证明了的。但是,单调、平板、重复的学校生活有时让我们忽略了这些天天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当遇到所谓有可能影响孩子们终身发展的大事,再师徒殚精竭虑的时候,缺发现为时已晚,因为天天发生的小事已经铸成了孩子们的魂魄,已非一时一事可以撼动。很敬佩韩晶老师,她把教师内外遇到的一切和所创造的一切都演绎为平凡而又动人的教育故事,在平凡简单里,让我们卡到了孩子们复杂而

5、又丰富的精神世界,在单调重复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山重水复,多姿多彩的教育艺术。其实,生活就是如此,教育也当然就如此而已。假如你命该扫街,你要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韩老师与雷夫老师教育学生在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教育不可以复制,教育方法是不可以照搬的,点燃孩子的热情,多姿多彩的教育艺术也在那里体现。育人无小事,无处不课堂,做一个有心的班主任,拥有爱心、童心、细心、责任心、耐心……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他们说不清楚什么是爱,但他们心里能够感受到爱。摸一摸孩子的头,抱一抱,竖起大拇指……谁

6、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教师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有到时候真的并无规律可言,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性价比比较差的工作,我们就要为之付出,爱与责任并驾,育人无小事,无处不课堂。成功归结为人才,人才归结为教育如果上帝在他的右手握着全部真理,在他的左手握着无以伦比的永远活跃追求的学习动机,选择吧。毋庸置疑,我们选择后者。但是我们的教育呢,却恰恰相反,我们暂且不论国教体制,我们身为教育者,是否思考过我们如何激发我们孩子学习动机呢?王老师的课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学习动机类型,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外部强化,认知好奇心,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等内容。

7、案例支撑理论,理论指导案例分析,使我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了新思路,新想法。提及学习动机的激发,我们平时可能更重外在动机的激发,如何强化达到希望的目的,选择好有的正强化。平时有的家长也在谈论孩子看电视的问题。电视可以适当看,怎么看?要用教育艺术手段去引导孩子。“认真写完——改好——看电视”。孩子想看是他们正常心理反应,可以满足,要进行行为引领,用他们喜欢的活动强化行啊对不喜欢的活动。引导他们主观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之间的依随关系。“面对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我们势必采取连续性强化,对学生每次反应予以强化,每次5分,50分获得一

8、份惊喜。学生对这份喜悦是充满期待的,强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然而这一切强化也仅仅局限于物质、精神上的引诱,如何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呢?这就要注意学会生的内在动力因素,通过感官、动作、语言等探究提高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