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七上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ID:34729310

大小:113.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七上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_第1页
七上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_第2页
七上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_第3页
七上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上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济钢鲍山学校七上历史教学设计第15周第2课时总第28课时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主备人:谢秀蓉2012--12-13课标要求【旧课标要求】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新课标要求】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教材分析第21课、22课均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属姐妹篇。其中本课重点介绍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展现了本时期我国在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

2、成就超过了前代,这些成就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数学、农学等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本课主要介绍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这三个主要的科技成就。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动手能力;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三)情

3、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2、还应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重点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难点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祖冲之及其圆周率有一定的了解,但又认识不深。因此,在本课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做一做,观察比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

4、到每个环节中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拓展历史思维。利用语言、图片、史料、视频等手段,创设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最佳的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创新支点结合祖冲之数学探究和其成就谈一谈自己感悟到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配合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教师二次备课新课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粘裳学生通过4导入小结前几课,总结单元特征:分裂割据与兼并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

5、的民族大融合,南方的经济大发展,为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所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几位杰出的科学家回答单元特征的复习归纳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本课难点的突破铺垫师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学习新课:[板书]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一、祖冲之和圆周率1.祖冲之播放一段历史故事《祖冲之与圆周率》的视频组织讨论: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

6、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是他广博的知识和突出的贡献;是他以自己的努力探索和创新精神获得这个世界承认的,而不是靠其他等等。[板书]2.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本目的内容阅读一下,找出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并指出在圆周率上有什么特殊贡献。[学生看书][教师提问]请大家归纳出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生归纳](1)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2)他造出的“千里船”,日行百里。(3)他设计制造的水碓(duì)磨,能同时舂米、磨面。(4)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

7、“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5)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专著《缀术》。在唐朝时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教材。[教材讲解]课本上提到的“前人创造的割圆术”,指的是刘徽创造的割圆术。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创立了割圆术。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后面“活动与探究”一的图形,刘徽认为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其周长即愈益逼近圆周长。“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由此可以看

8、到,刘徽已把极限的思想应用于圆周率的计算。刘徽应用割圆术,从圆内接六边形算起,边数逐步加倍,直算至圆内接192边形的面积,求得圆周率π=3927/1250(相当于3.1416),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据。在实际应用时,他则主张采用π=157/50(相当于3.14)。到祖冲之时,求出了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