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背诵篇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背诵篇目

ID:34731615

大小:61.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背诵篇目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背诵篇目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背诵篇目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背诵篇目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背诵篇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背诵篇目1.陶渊明——五柳先生传2.吴均——与宋元思书3.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6.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2.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2、、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瑀,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瑀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玚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3、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3.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4.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

4、歌行,王、杨长于律诗。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

5、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对齐梁文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四杰诗文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有了初步的定型。他们的诗带有强烈的热情与幻想,愤懑与牢骚,不仅反映了齐梁所没有的大唐盛世气象,而且气势雄壮,意境宏博,节奏有力,语言浏亮,富于个性,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四杰为结束齐染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

6、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1.大历十才子:一.“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二.“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三.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四.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1.变文:一.“变文”是唐代明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所谓“变

7、文”之“变”,当时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二.变文的体制是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散文为讲述之用,韵文用来歌唱。三.变文分为三类: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明间传说题材的作品。2.游仙诗: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游仙诗内容尚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五言,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

8、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更具备浪漫的色调。3.元和体:一.元和体是唐宪宗的年号。二.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长篇排律、“小碎篇章”、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三.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呈现出诗歌历史转折时期的写实尚俗特征4.象外之象:晚唐诗人司空图主要以诗论著名,他提出“象外之象”说。第一个“象”指诗中具体鲜明可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个“象”则指这种诗歌形象画面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