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

ID:34731647

大小:64.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_第1页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_第2页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_第3页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学习中,我注意到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很多美术作品中有龙的形象。上至远古,下至明清,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器具的纹饰等等。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古代美术中,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观念。有关资料表示,龙属于商代艺术家在多种动物艺术形象(原龙纹)的基础上再创造的产物,因而龙的实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象。下面就让我们从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塑作品中来追寻龙的足迹。一、绘画作品:中国历史上有多位以画龙著称的画家。我们迄今所知最早的画龙专家是三国时期东吴的

2、曹不兴。曹不兴之后,又有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善于画龙。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多才艺,尤工丹青,传写形势,莫不绝妙”。南北朝时代的张僧繇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画龙专家,“画龙点睛”这一典故的主人公就是他。张僧繇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游人们觉得很奇怪,认为应该画上眼睛,就坚持让张僧繇画上龙的眼睛。张僧繇说画了龙的眼睛以后,那些龙会飞走。可人们不信,认为他在骗人。张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一条龙画上了眼睛。只见他在眼白上轻轻一点,过了一会儿电闪雷鸣,两条龙乘着祥云腾飞,直上云天,而另外两天没有画上眼珠子的龙仍留在墙壁上。唐代的画龙名家有李

3、思训、冯绍正、吴道子、孙位等。宋代画龙高手最值得一提的是董羽、僧传古、陈容三人。董羽对画龙艺术最突出的贡献,是他总结了前人及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画龙理论——《画龙辑议》。明、清两代是中国画全面发展的时期。从传世的有龙形象的作品看,其表现手法与绘画技巧都更显成熟。中国古代刻画龙的形象的绘画作品很多,我在这里跟据老师的课件和相关资料,列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1、《人物龙凤帛画》战国时期的作品,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画面左方即凤的前面绘一条张举双足、体态扭曲的龙,它是招魂和升天的主要媒介物,包含着楚人由崇凤向崇龙转化的深层文化

4、内涵。2、《苍龙食鱼图》东汉时期的作品,河南南阳出土。回曲的身躯和有力的四肢,绘出苍龙的矫健美与动感。3、《人物御龙图》画面中一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正向天国飞升。巨龙龙头高昂,身平伏呈舟形,是通天地之灵物。它可以载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这虽是一种虚幻,但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幅帛画反映出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游或乘龙升天的一种愿望。二、雕塑作品:以龙为对象的雕塑作品中比较著名的是玉龙。不同时代玉龙具有不同的形象特征。商代玉龙常呈片状,也有少数筒状玉龙。周代玉龙的龙身较商代瘦长,一般呈环状或半圆璜形。战国玉龙的龙身很长,婉蜒曲

5、折,造型呈s形状;一般成对出现,龙身上的装饰以谷纹或连云纹为主。汉代玉龙的龙身向盘形发展,一龙的四足吸收瑞兽的特征呈尖爪状;龙的头部似马头,龙角似马鬃,细长尤如宽带;龙耳极小;汉代玉龙的眼睛基本是外方内圆。其形状多种有方圆形眼、带梢椭圆形眼,不论何种龙眼,均炯炯有神,可谓画龙点睛。唐代的玉龙龙身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体形粗牡,圆润丰满;一种身躯细长,从上到下龙身饰斜方格麟纹。元代时期的玉雕沿着宋代开拓的世俗化,装饰化方向发展,雕技有出新之处,作品风格独特。清代玉龙,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加工技术之高,装饰之华美,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下面简单介绍两件作品:1、红山

6、文化玉龙这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雕作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与内曲的躯体相合,造成一种飞腾的效果。整个龙体恰如一条即将出水的巨龙,正翻腾而起,气势雄浑。2、虢国墓玉龙这是一件西周的玉雕作品,现藏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三、总结:龙之故乡,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的身上寄托了力量、希望

7、和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龙的形象的探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知,一种理解,一种传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