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锋、侧锋、偏锋谈线条文档

中锋、侧锋、偏锋谈线条文档

ID:34733518

大小:89.5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10

中锋、侧锋、偏锋谈线条文档_第1页
中锋、侧锋、偏锋谈线条文档_第2页
中锋、侧锋、偏锋谈线条文档_第3页
中锋、侧锋、偏锋谈线条文档_第4页
中锋、侧锋、偏锋谈线条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锋、侧锋、偏锋谈线条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锋、侧锋、偏锋谈线条毛笔在纸上运行时大致有以上这三种状况、不同的书体,对运笔的要求也不相同。篆书纯用中锋;隶书、楷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行书、草书以中锋、侧锋为主,偏锋偶尔为之。 由于笔毫是柔软的,因此有时落笔处于偏锋状态,要在运行过程中将笔毫逐渐理顺调节成中锋。线条形状、线质首先与用笔方式有关。中锋用笔时写出的笔画两个边缘受力相等,线条圆浑而饱满。相反,偏锋写出的线条,一个边缘受力,另一个边缘纯为副毫擦出,挺直的一边与瘫痪柔弱的另一边,两个边缘受力无法构成力量的均衡,笔画晃得扁平、单薄。当然,这两种方法写出来的笔画外观形

2、状也是不同的。  (1)中锋运笔的关键在于会使用中锋,会调节笔锋,令其保持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的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的墨迹之上,为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时,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的运行方向一致,且执笔应当尽量使笔杆垂直于书写面。。中锋有两个好处:一是笔锋走在笔画的中间,墨水通过笔心流注到纸面,会自然地向线条的两边渗开,中间墨色略浓于两边,出现如锥画沙的立体感。二是笔锋走在笔画中间,能够在点画的起讫之处,上下左右,八面出锋,带出细挺圆劲的牵丝,钱条圆浑

3、而有质感。 用中锋运笔写出来的笔画由于书写力度、速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大致分为两类:(1-1)笔画边线光洁平整,如刀切的一样,古称“古钗脚”;用來形容中锋转折的笔画,虽弯曲盘绕,而其笔致依然圆润饱满。书写速度略快,用力平均,显示出刚健挺拔、富有朝气的美。(1-2)笔画边缘毛涩不平,如万年相藤,古称“屋漏痕”,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象征笔画其形凝重自然。或称“金石气”。书写速度略慢,比较用力,手指略有震颤,显示出遒劲涵蕴而又老成的美。初学者应该先练习前一种干净利索的线条,待熟练了再追求“屋漏痕”。实际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

4、而成的,决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颤抖或扭动去达成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来形容笔画线条。所谓“力透纸背”,是指书写时笔力雄厚,墨能透过纸背。中锋运笔,因笔锋常在点画中间行迸,笔画的中央线着墨最力,凝聚成一道浓重的墨线痕迹如黍米,稱為聚墨痕。老师检验学生毛笔字写得是否认真,往往将元书纸反过来看笔画中间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笔画的两头与中间一样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认真,不马虎。如果发现笔画的头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草率,一带而过。“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写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

5、写新的祝词,叫木匠将字削掉,结果削去三分才不见墨迹。说明王羲之笔力浑厚,墨能进入到木板三分那么深。“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讲中锋运笔的力量和墨色实而不虚浮。笔锋在笔画的中心线上运行,被称为中锋运笔(见图2—3)。中锋运笔这是历代书家所提倡的一种主要运笔方法。其实质是笔锋的指向同笔画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即180°平角,当笔锋在笔画中心线上运行时,副毫也分随笔锋两侧作同步运行。但由于笔锋含墨量大,运行时渗墨畅快,所以书写出来的笔画,其中心部分的墨色浓,愈至两边墨色则渐淡。这样就显出浑圆有力的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古人常说的“锥

6、画沙”、“屋漏痕”的笔法,便是中锋运笔的视觉效果。 (2)侧锋运笔是介于中锋运笔,和偏锋运笔之间的一种运笔方法。也就是说从上往下投视,笔毫方向(中心线),与运行方向(笔画中心线)呈45度左右的夹角时,这种运笔方式叫侧锋运笔。三指握笔的方法,使笔与纸呈四十五度斜角,这样就使笔锋的侧面与纸张接触,自然所画线条在于左向笔画无力,也就是侧锋运笔,所以左撇的字像鼠尾。  侧锋运笔所书写的笔画线条的质感,也处于中锋运笔与偏锋运笔之间。笔毫方向与运行方向的夹角小于45度时,笔画的质感接近中锋效果;笔毫的方向,与运行方向的夹角大于45度时,笔

7、画的质感接近偏锋效果。具体地说,侧锋行笔的方法是指在运笔的过程中,笔锋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笔画中心线。笔锋的指向常与运笔方向呈135°夹角。侧锋行笔比中锋行笔自由,特别是表现在笔画的转折处,它可以省去一些提、按,顿、挫的细微动作,书写速度较快。而且书写的笔画常显得峻峭多姿、精神外拓。对于中锋和侧锋这两种运笔方法,历代书家大都主张以中锋运笔为主,以侧锋运笔为辅。因为多用中锋,可以正筋骨、丰血肉,间用侧锋,可以增强笔意,外拓神采,加快书写速度。侧锋多用来取势,势成则转换为中锋。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

8、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这种笔法最初在隶书向楷书演变时形成。它使方笔字体中增添潇洒妍美的神情。(3)偏锋运笔与中锋运笔不同。偏锋运笔笔锋不在笔画的中间,而在其某一边行走;即笔锋处于笔画的一侧,笔腹处于笔画的另一侧,笔锋与笔腹在并列行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