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全国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离骚》导学案

学全国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离骚》导学案

ID:34733613

大小:9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0

学全国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离骚》导学案_第1页
学全国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离骚》导学案_第2页
学全国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离骚》导学案_第3页
学全国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离骚》导学案_第4页
学全国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离骚》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全国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二《离骚》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5.《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背诵全诗。【学习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

2、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知识链接】1.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

3、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2.走进作者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他名平,字原,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我们对他评价很高: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

4、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有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

5、热爱的诗人。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包括两个内涵: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他的代表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其中〉《离骚》是代表作。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3.“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

6、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学习过程】一、品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修姱()羁()謇()谇()揽茝()诼()偭()溘()诟()椒()岌()糅()昭()弥()朕()规矩()蕙纕()侘傺()二、速读课文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太息:修姱:鞿羁:揽茝:灵修:绳墨:周容:侘傺:方圜:2.虚词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忳郁邑余侘傺兮何方圜之能周兮4.异义词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自前世而固然偭规矩而改错5.翻译重点句子。亦余心之所

7、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段分析思考(1)前四句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四句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一心想实现美政,又为什么“朝谇而夕替”被流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速读第三节,完成下列各题。1.重点词语。初服:陆离:游目:离尤:2.名

8、句默写。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宁溘死以流亡兮,____________。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3.虚词。驰椒丘且焉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