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就业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

过度就业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

ID:34742137

大小:2.99 MB

页数:120页

时间:2019-03-10

过度就业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_第1页
过度就业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_第2页
过度就业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_第3页
过度就业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_第4页
过度就业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度就业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学号D201077895学校代码10487密级博士学位论文过度就业形成机制及其效应研究学位申请人:王丹学科专业:西方经济学指导教师:张卫东教授答辩日期:2013年5月24日ADissertation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DoctorofEconomicsAStudyontheFormationMechanismandItsEffectsofOveremploymentinChinaCandidate:WangDanMajor:Weste

2、rnEconomicsSupervisor:Prof.ZhangWeidong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4,P.R.ChinaMay,2012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

3、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劳动者“过劳死”的案例不断地见诸于报刊,这一问题才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但

4、是目前的文献更多地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关注超时、超强度劳动所造成的“过劳死”的研究,而对过度就业的形成机制及其所产生的其他效应分析的文章很是匮乏,更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就是以此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着过度就业对个人、企业、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过度就业产生的根源等方面展开分析,在综合各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对过度就业相关的理论、劳动供给的相关理论以过度就业对就业岗位的挤占程度进行了广泛、细致的研究。首先,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过度就业的概念,即过度就业指的是劳动力资源过度使用的

5、状态,这里的过度就业不仅包括那些因为源自勤劳的天性,或者源于对事业的追求,而付出比社会平均水平更多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情况,而且更多的是指那些因为体制性、制度性、社会性等原因,劳动者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被迫承担过多的工作量的就业行为方式。并以此概念为出发点,用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的比例作为过度就业程度的衡量标准。数据显示,过度就业在我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状态,从业人员过度就业的程度因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且都存在着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过度就业情况更为严重。其次,本文探讨了过度就业的形成机制。实际上,我国劳动

6、者过度就业的问题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其产生、发展必然有其历史根源和各种驱动因素。在形成机制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我国劳动者过度就业的问题愈演愈烈。本文认为,我国转型时期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全球化分工下的经济发展需求、I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社会资源分配严重不公、文化价值观念的惯性、社会保障的滞后、工会的“无能”以及法律存在的漏洞等外部环境是造成我国劳动者过度就业的深层次原因,企业的逐利性、近乎残酷的晋升制度和管理水平的局限性是导致我国劳动者过度就业的直接原因,再加上劳动者的成就动机、个人特质等内在原因,在多种因素的共同

7、作用下,我国劳动者自主或被动地提供了超时、超强度的劳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劳动者过度就业形成机制的模型。由此打开了我国劳动者过度就业发生、发展的“黑箱”。最后,我们依据过度就业率的概念,对过度就业对就业岗位的挤占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经测算,我国目前的城镇就业人员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处在过度就业的状态,2004年至2011年期间过度就业的存在对就业岗位的挤占数量达到一亿之多。由此看出,缓解我国过度就业的情况,在提高劳动者福利同时对就业岗位的增加也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过度就业;过度劳动;形成机制;就业挤出II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AbstractInrecentyears,thecasesthatChineseworkersdiedfrom"karoshi"tobefoundinthenewspaperscontin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