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德育意义解读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德育意义解读

ID:34755719

大小:2.27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3-10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德育意义解读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德育意义解读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德育意义解读_第3页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德育意义解读_第4页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德育意义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德育意义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G243UDC:300密级:公开学校代码:10094诃4£鲰艺尢李硕士学位论文(同等学力)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德育意义解读TheInterpretationofSignificanceofTheviewofCommunicativePracticeofMarxismInContemporaryMoralEducation作者姓名:张永泽指导教师:李海新教授学科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论文开题日期:2012年3月14日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德育意义解读》,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2、,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2)护八年9莎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己℃矽如

3、年y月跏.纺劢名彦日●●,‘■kpO名月签r>币年jy,刻0>导引匕日,指砂摘要我国传统德育在“主体——客体"实践结构模式的影响下,一直采取的是对象性思维,将德育过程看作是主体(教师)能动地改造客体(学生)的过程,作为一极主体的学生时常处于服从、次要、受支配的低位,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德育在施行过程中脱离生活,以灌输为主,导致学生只知不做,知多做少,德育实效性差。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突破了传统的“主体——客体"单一两极的对象实践结构,形成具有“主体——客体——主体"相关性模式的交往实践结构,它一方面于现实上科学把握了全球发展的总趋势,深刻体现了全球化、信息化

4、背景下交往日益普遍化的时代精神;一方面于理论上克服了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主体性的缺陷,作为中哲、西哲、马哲的交汇点构成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道德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活动,是多极异质主体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教育者)凭借教育资料(教材、教具、语言、活动等)这个中介客体进行多维度(知识、情感等)的交往和沟通,以实现双方思想品德发展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国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引入德育视阈,深入剖析交往实践观,为我们重新思考当代德育理念及其实践转化提供新视角、新思维。

5、本研究以此为立足点,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多学科整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法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在道德教育领域的应用,在对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理论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德育现实,在对理论与现实进行充分掌握后先树立整体思维,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理论为指导实现德育理念的转变,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通过对德育目标、德育主体、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等各方面德育要素的优化而得到实现。本研究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理论的基本内容,在梳理交往实践观从马恩著作中被首次提出到逐渐确立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交往实践观的理论内涵,包括交往的互主

6、体性、交往的客体中介性及生活的交往实践本质等相关内容,最后阐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当代哲学价值:克服了现代哲学单一主体性缺陷,弥补了后现代哲学缺少中介客体的不足,是21世纪哲学中心视界,中、西、马的交汇点。第二部分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视角分析德育的现实困境,表现为主体失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知性德育、忽视生活世界的意义,灌输为主、忽视知行转化等方Ill面,接下来针对现实困境,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理论内涵为指导启示德育要实现理念上的转变,树立人本德育理念、生活德育理念、实践德育理念以及发展德育理念。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探讨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为指导的

7、德育实现策略,从优化各道德教育要素出发实现德育理念的上述转变:为迎合交往实践趋势,优化德育目标,由掌握规范向注重发展转化,真正体现德育本质:为凸显交往实践主体,优化德育主体,实现由个人主体性向交互主体性转化,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切实遵循交往实践规范,优化德育方法,由灌输为主向和谐互动转化,增强德育效果;充分利用交往实践中介客体,优化德育内容,由强调道德知识向生活世界回归,深化德育基础。由此实现在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指导下超越德育现实困境,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本研究着重提出具有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解决策略,通过对德育要素的优化来实现人本德育理念、生活德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