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杨秋荣.x

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杨秋荣.x

ID:34762537

大小:56.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杨秋荣.x_第1页
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杨秋荣.x_第2页
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杨秋荣.x_第3页
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杨秋荣.x_第4页
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杨秋荣.x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杨秋荣.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杨秋荣摘要:通过对《登高》的部分大众化的误读的剖析能还这首“古今七言律诗第一”以真相吗?杜甫的七律《登高》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崇高地位,明代胡应麟推许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诗薮》),清代杨伦称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等,乃是学界共知的。《登高》还是高中语文教科书必选的定篇。但笔者研究发现: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严谨或语焉不详处甚多,于是大胆提出新解,与学界同仁共同探讨。《登高》的创作日期:并非写于重阳节杜诗的注释版本历代皆有。幸运的是,萧涤非主编的《杜甫

2、全集校注》,皇皇十二巨册已经问世了,其中历代关于《登高》有价值的评注都罗列其中。依赖这部大著,参阅其他著述,笔者首先就历代学者对《登高》的解释做一个概要的梳理。毋庸置疑,早在宋代,赵次公在《杜诗先后解》中将杜甫夔州所作五首诗强行合并,改题《九日五首》,该诗成为其第五首,就属于一次学术判断的失误。这一点已为清朝学者石闾居士所指出。原来,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自古有登高的习俗,杜甫此诗既然题目叫“登高”,自然可推断为作于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明末的高棅对这一判断表示认同,在《唐诗品汇》中将《登高》题目改为了《九

3、日登高》。其实,钱谦益早就看出赵次公“九日”之解不通,故又将诗题改为《登高》,明末清初的张溍在《读书堂杜工部诗文集注解》中还对钱谦益的看法表示疑惑:“钱本改此首题为《登高》,何故?首四句概言九日远景,确是夔州九日。”稍晚的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认同“夔州作”的传统见解,却不赞同九月九日重阳节所作,因此未敢下此断语。虽有邓绍基主张“广德元年梓州作”的别见,也不占主流地位。也就是说,《登高》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地点是夔州,年份是大历二年,成为了主流学术观点。进入现当代,这个学术错误被一再沿袭。朱东润主编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诗约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时重九登高所作。诗中写江边秋景,意境雄浑开阔,惟感伤过甚,结尾处,情调不免低沉。”周勋初主编《唐诗大辞典》:“此诗为重阳节登高所作。”顾青《唐诗三百首》:“此诗作于大历二年秋,杜甫在夔州之时,写客居异乡、重阳登高的观感。”邓魁英、聂石樵《杜甫选集》:“大历二年秋在夔州作。登高:旧时风俗,重阳节有登高之事。”也有注明其创作年份,却未明确是作于重阳节的,在学术界仅占偏席。萧涤非《杜甫诗选注》,未断语写于何年何月何日,仅仅释首联曰:“二句从

5、大处写秋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学研究室《唐诗选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秋天,当时杜甫在夔州。”类似的说法还有。秋天可以分为“初秋”“仲秋”“暮秋”,仅说描写了“秋景”且作于“秋天”,比确定指出“九日”有所进步,但稍显模糊化。个别有识之士明确否定该说法,例如封野的《杜甫夔州诗疏论》就写道:“三、四句进一步强化深秋肃杀景象。”管又清注解的《唐诗三百首》主张:“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深秋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半生艰难的身世之感。”都没有强调“九日”或“重阳”的时间节点。

6、奇怪的是,出版于2014年的萧涤非主编的《杜甫全集校注》,仍注明“大历二年九月九日作”,隐去业已出现的学术争议,执拗于传统之旧见,这就很不应该了。倘若对明显的学术分歧视而不见,弃而不录,何谈它的“集大成”呢?萧涤非先生于2007年去世,主编工作由他的弟子接管。看起来,这与他弟子所持的学术观点有关,其观点是恪守通行之说。笔者以为,《登高》不可能作于大历二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而是作于该年的深秋(或称暮秋、晚秋)。重阳节属于初秋,正是金风送爽的时节,适宜郊游和采摘,故此有“重九登高”的习俗,它与诗中“风急

7、”和“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致并不吻合。也许有人说:夔州地处三峡地区,山地多风,故九月九日重阳节也会有“风急”的现象,呈现“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致。笔者认为,树木落叶乃是霜降时节的自然现象,怎么可能因为山风刮起就萧萧纷坠呢?如前所述,大历二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杜甫确实登高了,并写下《九日》等四首诗。《九日》如下: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将《九日》与《登高》比照阅读会发现:前诗的“重阳独酌杯中酒”与后

8、诗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是矛盾的,它们不可能作于同一日。偏偏赵次公审读时较为粗心,径自将它和四首诗归并一处,硬扣上题目《九日五首》,实在是严重地欠妥当。比照杜甫作于夔州的组诗《秋兴八首·其三》的首联“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可证杜甫外出“登高”眺览不必非在重阳节这天,其实他是日日须走一趟的。反过来试想一下:假如《登高》果真作于重阳节,情形又会怎么样?首先,诗中所写的“独登台”不可能出现,而应作“众登台”才是;既然是登高的佳节,老少一齐去登高览胜,热热闹闹的多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