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何选择邓尼茨做接班人

希特勒为何选择邓尼茨做接班人

ID:34763892

大小:73.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希特勒为何选择邓尼茨做接班人_第1页
希特勒为何选择邓尼茨做接班人_第2页
希特勒为何选择邓尼茨做接班人_第3页
希特勒为何选择邓尼茨做接班人_第4页
希特勒为何选择邓尼茨做接班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希特勒为何选择邓尼茨做接班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希特勒为何选择邓尼茨做接班人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的避弹室开枪自杀,自杀前一天,他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这份遗嘱里,他选择了海军司令卡尔·邓尼茨为继承人,任命其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那么希特勒为什么抛弃了戈林和希姆莱等亲信而选择邓尼茨?震慑丘吉尔的“群狼之首”1891年9月16日,卡尔·邓尼茨出生在柏林近郊的一个小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他担任潜艇艇长,1918年10月被英军俘虏。同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但1919年7月邓尼茨才被释放。他留在英国,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并再次加入德国海

2、军。回国后,邓尼茨倾心研究潜艇战术,利用一战的经验并与外国合作,私下研究潜艇,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他发明了著名的“狼群战术”——也就是一艘潜艇发现敌方编队目标后,不是马上进行攻击,而是尾随目标跟踪,把敌舰的方位、速度、数量等情报用无线电通知位于法国的潜艇司令部,由潜艇司令部命令所有在目标附近的德国潜艇赶去,利用数量上的优势群而攻之,得手后迅速分散撤离。“狼群战术”与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并称为纳粹德国军队的海陆两大“法宝”。邓尼茨“狼群战术”猎杀的第一个目标是英国“雅典娜”号客

3、轮。1938年9月,“雅典娜”号客轮悠闲地行驶在大西洋上,船上的旅客正沉浸在平静而安逸的旅行中。突然,他们听到了几声巨响,并感到了强烈震荡。刹那间,客轮上油烟滚滚,海水涌进了船舱。几分钟后,“雅典娜”号客轮开始下沉并最终葬身海底。此后几年,盟国的大型运输船队屡有同样遭遇,而罪魁祸首正是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狼群战术”的实质是集中弱小舰艇的合力来摧毁重型舰艇,行动中一般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一般都在夜间攻击,并有一艘“狼头”舰来指挥“群狼”的统一行动。通常的做法是,当发现目标时,各舰艇便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

4、穿过去,躲过其火力打击屏障,向目标靠近。白天,各舰艇在四面八方占领有利攻击阵位,隐蔽在水下,夜间突然升出水面,同时向目标发射鱼雷。“狼群战术”因此而得名。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形容“狼群战术”的诞生真是再贴切不过了。首创“狼群战术”的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德国U-68号潜艇的艇长。他经历了德国海军“无限制潜艇战”的失败,切身体会到“用潜艇在白天公开与大型舰队作战”的战法已经落伍了,应当尝试在夜间发动突然袭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邓尼茨终于得到了一次试验新战术的机会。他指挥U-68号潜艇在夜间

5、突然穿过英海军的护卫警戒圈,凶猛地接近商船,用鱼雷将其击沉。当英军护卫舰队闻声赶来救援时,邓尼茨已指挥U-68号潜艇迅速下潜,可潜艇偏偏出了故障。最后他只好弃艇逃生。不过,这次没有完全成功的行动却成了“狼群战术”的萌芽。二战爆发前,邓尼茨潜心研究一战经验,进一步从理论上完善了自己独创的“狼群战术”。二战伊始,邓尼茨便率领德国海军以“狼群战术”称霸大西洋,致使盟军商船遭受巨大损失,后勤补给线遭到严重破坏。邓尼茨也因为“狼群战术”的成功而成为希特勒最得力的干将之一。在整个作战期间,邓尼茨对每一艘潜艇都实施严格控制,只有在开始攻击时才

6、让他的艇长们自由发挥,但何时攻击则由他来决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德军运用这一战术,到1943年5月,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丘吉尔称:“在战争中,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心。”赫赫的战功让邓尼茨官运亨通,1943年1月,邓尼茨接替埃里希?雷德尔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而就在他接任德国海军总司令几个月后,大西洋之战就不得不收场了。他的潜艇再也不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战果了。到这时,邓尼茨的潜艇每一次出击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例如,在1943年9月和10月

7、,邓尼茨仅仅击沉了盟军在大西洋上航行的2400多艘商船中的9艘,而自己的潜艇却被盟国护航舰队击沉325艘。这使邓尼茨不得不放弃了大群机动潜艇的作战方式,放弃了“狼群战术”,而改为以单艇游猎为主的战法。但这也没有改变德国海军的命运。在1944年的头三个月中,盟国横渡北大西洋的3360艘商船中只有3艘被击沉,而邓尼茨却损失了36艘潜艇。鉴于这种情况,邓尼茨只好干脆下令取消了对盟国护航船队的袭击。随着军事形势的较大变化,政治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罗斯福和丘吉尔在1943年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已作出了决定,要不顾一切地继续将战争打下去,直

8、至德国和日本“无条件投降”。而且美国政府和英国的战时内阁也已经批准了这一决定。这就意味着,如果德国战败,就要听凭战胜国的任意摆布。对此,邓尼茨心里非常清楚。他早就深深感到德国在这场战中军事上已无法打赢了。还有一些高级将领,如隆美尔,曾积极建议德国应与西方缔结和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