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

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

ID:34767958

大小:60.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_第1页
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_第2页
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_第3页
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_第4页
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翟学伟: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新考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同学们,今天我很有幸被邀请做一个演讲。我本想将此讲演题目定得很宏大,比如什么民族大义、大学的逻辑、什么学术的使命、新时代的精神之类,但觉得这好像是校长的讲演辞,与我一个普通教师身份不符,但如果我讲得很具体,什么报到注意事项,新生入学须知,又好像代替了辅导员的工作。再加上你们不在一个系科,年龄有距离、学历差别也很大,所以讲什么就很犯难,只好含糊其辞地讲讲我们大家都能触摸到的一个话题:“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想,有许多说法没有仔细推敲。第5页在当下,我们大家

2、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来了,但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毛泽东当年在《为人民服务》中曾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今天的我们虽也来自五湖四海,但却未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我想我们的目标不同,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回顾以往岁月,中国的大学始建于晚清,那时的大清王朝已摇摇欲坠,士大夫们发出了师夷之技以制夷,他们废除科举,通过办大学来学习新学,我们从中能看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的大学变成了新思想的摇篮,中国向何处去,最先在大学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梁漱溟、辜鸿铭等

3、一大批学者,有的成为第一代革命家,有的开辟了实践性的道路,有的顽固守旧,我们从中能看到革命与改良。另一方面,大学也造就了学术界的巨擎,如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等,他们将中西文化融为一炉,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大师级人物,我们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中国学者的使命”。可见那时的大学是新知识启蒙的圣地,是中国新文化建设的摇篮,直至抗日战争的爆发前,中国大学颇具规模,人才辈出;当抗日烽火燃烧了整个中华大地后,大学作为知识的传播地,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用科学、实业、知识报效祖国的热情,在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为振兴中华而学习,我们在其间还看到了中国知

4、识分子的人格,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特别是在西南联大,那个时候哪有什么教学实验大楼,更没有什么电梯、空调、投影仪之类的东西,但我们从中能看到灵魂上的东西。1949年后,中国的大学的目标也很明确的,只是太政治化了,政治化到了取消考试,只接受工农兵学员的地步。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被文革耽误了整整十年的优秀青年纷纷考入了大学,那个时候你不用告诉学生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每一位学生也很清楚,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因为他们知道祖国的召唤是什么,自己将来要去做什么,当时的祝酒歌词是这样唱的: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撒热血和汗水。我们在座的老师里面就有那

5、个时候上大学的,他们的感触一定很多。但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当学校的大楼盖了一群又一群,地划了一片又一片,学校并了一所又一所后,当大学开始扩招之后,当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之后,我们的目标开始迷失了。我们还是想着要读大学,但我们并不清楚上大学的目的所在。大学对今天的学生而言,或许是一个饭碗的准备,一种职业上的考量,一种文凭社会的要求,也残留着学术的追求,结果还不尽如意;对社会而言,它也许是一个培训基地,或是解决就业的蓄水池,抑或是出资让学者提供政策服务的机构。这个时候中国大学的目标已经模糊不清,学西方,革命,改良,启蒙,学问、救亡,奔

6、共产,为四化,都不提了,现在干嘛,不清晰。如果一定要说有目标,或许就是大学排名,争一流,当然,这也只是几所大学的事。这事看起来很了不起,要赶超世界了,但我认为这是一场知识的大跃进,把亩产万斤,改成了年产多少篇论文,招收了多少万学生。你们正好生长在这个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所积聚的激情正在迅速消退,市场化导致了拜金主义,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失地、进城打工与下岗是下层人民的生活写照,而一批官员和上流社会开始醉生梦死。我在EMBA班上课时问过一个有钱的老板,你这么年轻就这么有钱,下面做什么,他回答,等死,我想另一个答案就是更加有钱;另外,中国的

7、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与侵占;发达国家把中国放到了他们的生产线上,用廉价的劳动力来生产不廉价的商品;再者,假冒伪劣和侵权现象严重;还有,当文化价值在被冠以后现代、后工业、后殖民后,越来越有了娱乐化的特征,年轻人对所有的东西包以搞笑的姿态,而发达的通讯与传媒放大了搞笑的后果。许多人在做明知不能这样做的事情。80后与90后年轻人被看作一种特有的符号,好像包含了责任感的丧失,当然也有一些正面评价,有人说通过在奥运前夕火炬传递时发生的抵制家乐福和汶川地震中投身于此的自愿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新生代的希望。但我觉得正因为这个社会没有了激荡人心的东

8、西,所以任何一次活动或一个事件都令人兴奋。正如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一旦多说了两句,会让他的家人高兴好一阵子。中国的大学就被这样的环境包围着,也把所有这些都吸纳了进来,它们让我们六神无主,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但所有这些都被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