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

ID:34772326

大小:248.6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10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_第1页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_第2页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_第3页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_第4页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革,大势所趋!巩义市康店镇张岭学校2016.05.11李世超如果说教育是一种事业,从教20多年来,越来越揪心,这个事业问题越来越多:对教育的质疑越来越多、对教师的态度越来越差…..我敢保证,绝对不是月亮惹的祸,这一定是应试教育犯的错。从何说起呢?还是先从需要说起吧!从学生方面看:成绩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不重要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知识)都有天生的好奇(兴趣),他们其实很想经历学习过程,不管是容易还是困难,只要他们想,艰难的过程依然会快乐。在过程中积极的评价,无疑会提高其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对结果(或者成绩)的

2、过度关注,无疑会打击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经历过程的热情,从而影响学习的态度、兴趣,最终影响成绩。学生厌学其实就是因此而来。教师也一样:从教师方面来看:1.成绩对教师也是不需要的,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之良心之所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努力是教师价值所在,成绩只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有人说教师要晋级需要成绩,试问现在需要晋级的还有几个人,教育难道就需要管住这几个人?10分之1有没有??)所以,对过程导向性评价只会使质量更高,(也许不一定快速体现),对结果的过度关注会打击教师参与过程的热情。2.标准化的规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

3、痛苦的经历,使教师的工作想标准化靠拢,而不是体验教学。如果标准成了教师和学生的最高追求,这个标准实际上已经失去存在的意义。3.网络的发展足以使教师很容易的按照需要获得所需要的知识,统一的培训其实已经out了,网络的特征是扁平化,传统的特征是金字塔状,扁平化突出的是个性,金字塔突出的是权威。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对形式的追求,对文件的盲从,让教师对所谓的活动成了应付,反而失去了活动设计者的初衷。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起:第一:教育发展的历史;第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第三:我们该怎么办?教育改革

4、的历史说明:1我们常说的传统的教育是指应试教育,其实不是,国学比应试教育更传统。2.当应试教育出现问题时,摆在面前的有两条途径,第一,回到国学(现在社会上的盛行的国学就来源于此,不过大多是以商业为目的)第二,用发展的眼光去创新,课程标准就是发展的产物。至于道德课堂、高效课堂、梦想课堂和乱七八糟的各种模式,都是对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各种理解和尝试。3.改革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每个方面的内容较多,通俗的可以概括为(谁说了算,关注点,形式,理论)并且这四方面是相关联的。4.每一个变化过程都是一个范式转换的过程。头疼吧,这

5、就是专业术语的通病,不容易理解,为了方便了解,以下说的内容尽量不用专业术语,因为这些不是让专家看的,还是通俗些好吧。范式转换其实在生活中特别常见,我把这种转换的6个步骤换3种说法来说(如下)我们对范式转换的理解是不是更容易些呢?范式转换包括6个过程:常规科学整数分数漫长研究小数产生了怎么办太麻烦表达、比较加减计算革命分数产生几百年研究怎么办不能用整数表示生活应用中漫长研究新道理怎么办出现问题老道理范式2危机异例范式1其实就是在测量、分物,除法计算时还比如还比如对于从国学到现在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也分为4个方面

6、来比较,有好处的我打了√不值得借鉴的我用×表示。(不具体写优劣的地方了,麻烦)我们会发现,回归国学是不现实的,因为国学也有不少弊端。而发展后的教育具体是什么样的,没有理论支撑,也没有方式模仿,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发展。大致是按照课程标准的方向发展。教育发展历史分析目的√内容×方式√过程×:国学内容×目的×方式×过程×应试目的√内容√方式√改革方向过程√(正在完善)改革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每个方面的内容较多,通俗的可以概括为(谁说了算,关注点,形式,理论)并且这四方面是相关联的。是什么关联呢?比如应试教育吧,应试教育的

7、理论基础是心理测量学,标准化测试(就是我们现在一直推崇的考试)就是这个理论的产物,当心理测量学在军队的实践中形成后,就披着科学的外衣运用在20世纪的教育中,不单由于当时人们对科学的迷信和推崇,而且还因为标准化测试提供的成绩能给领导层提供一个简单明了的数据,让领导能够直接看到最基层的“成果”,于是,“科学”的考试就成为了测量学生学业成就的唯一的标准。应试教育体制的形成:用成绩检测到了学生的成就简单数据能具体到每一个学生领导体制方式(考试)关注点(成绩)考试太好了成绩太好了设计了太科学了产生了理论(心理测量学)军事

8、实践中教育实践用在了为什么要改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支撑教育评价的心理测量学是伪科学,为什么改革的阻力大,就是因为成绩给领导层的数据太具体了,太方便了,就像养成坏习惯以后要纠正一样,太难了。变革后的评价体制呢?其实没有形成,可以向上比较一下形成的过程,就会发现奇怪的现象,现在运行的方式是没有体制支撑的。这又会怎么样呢?要么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教育,要么出现一系列奇怪的教育现象。变革中的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