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使命是唤起人心中的自觉

教育的使命是唤起人心中的自觉

ID:34772351

大小:60.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0

教育的使命是唤起人心中的自觉_第1页
教育的使命是唤起人心中的自觉_第2页
教育的使命是唤起人心中的自觉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的使命是唤起人心中的自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孩子内心的自觉确切地说,本文不算原创,也不算转载,但大部分内容为转载,所以终究还是列为转载。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红字部分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社会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风雨、是土壤、是肥料、是园丁、还是别的什么?孩子应该听话、学习、被呵护还是思考、活动、独立自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孩子内心的自觉常青藤或常青藤盟校指的是美国东北部最著名的8所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属于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为精英的大学。在习惯上,人们把精英

2、教育称为常青藤教育。“一岁就上常青藤”的意思是从小在孩子的教育中追求一种理想,这种理想是人的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在这一理想下,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孩子内心的自觉,让他们产生自己的思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后形成自我、确定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孩子不是在权威的喝令中发育,而是为自己的内心冲动所驱使(这个观点很好),这和我们从小让孩子似懂非懂地背古诗,甚至读经(在我看来,在3岁左右读经背诗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如果方法得当),在大人筑造好的模子中生长的盆景式教育,实在有天壤之别。面对常青藤原则这个美国精英教育的不二法门,反思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

3、邀请到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就常青藤教育模式、中美教育的差异以及父母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常青藤强调师生间的对话和互动主持人:《一岁就上常青藤》的作者薛涌认为,常青藤教育的精华在于师生之间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这些对中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哪些启发?何怀宏:“一岁就上常青藤”实际上是指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要做孩子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是重新变为孩子,和他一起去成长,一起去接受教育——包括自我教育和互动教育。换言之,这里的常青藤首先是我们自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在进入常青藤名校之前,必须先有常青藤家教,父母必须用心引导和教育孩子。

4、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能够包办各种教育,而是指父母要用心给孩子创造一种很好的常青藤氛围,帮助孩子利用各种尽可能好的受教育、训练和熏染的机会,以便让孩子首先培养出常青藤素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潜能和特点,关键是父母必须用心地观察、体会,发现孩子的潜能,不要错过发展这些潜能的最佳时机。王颂平:常青藤的好处是注重以规模很小、师生之间能够进行面对面互动的讨论班来教育学生,这种教育模式的成本虽然很高,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卓有成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常青藤教学环境中的学生很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获得真知灼见,这或许是人类接受教育

5、的最佳方式。据说,常青藤的教育原则延续了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风格,而在中国,一部《论语》则集中了孔子与弟子的精深对话,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的共性都是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辩论,以这种方式训练的学生更具独创性和分析力。但是进一步审视的话,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了,甚至可以说是倒退了,而历史并不悠久的美国,则高高地擎起了常青藤这面举世瞩目的旗帜,它使全球公认:常青藤聚集了人类的精英。王小平:一个人的人格在6岁时就已经奠基,在12岁左右已完全成型,(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时期打下的人格基础,大致就是这个人今后的人生剧本和

6、角色大纲。古往今来,中国人最大的误区就是强调死记硬背,老师和父母共同的最大心愿就是让孩子听话。而薛涌的心得是:“我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担心的不是她不听话,而是她太听话。”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任何一件事情他都要和孩子讨论,连买个玩具都要商量。这种方式带来三大益处:一则让孩子独立思考,发展了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二则建立了可贵的信心,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三则从小就练就了说服别人的本领,以后当律师、企业经理或总裁、教师、推销商、科研人员等都需要这套本领。常青藤虽然是精英教育,方法却很平民,完美人格的培养不需要花大把的钞票来参加各种补习班

7、,只需要正确的观念和充满爱的心灵。不需要依赖权威、专家、老师,只需要靠父母自己,任何父母只要下决心都可以为孩子做到。中国的教育饱受诟病却积重难返,在这个全球化教育的时代,常青藤给了中国的父母和孩子们一扇可供出逃的窗户。学前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主持人:由于升学竞争激烈,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国的父母往往在学前让孩子学习很多东西,其中,背诵古诗词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中的死记硬背因素不少。而作者提出一种观点:在5岁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读书识字,但这几年是孩子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格外留心。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种教育观念的冲突?

8、何怀宏:《一岁就上常青藤》对中国的传统教育有批评,不过我以为今天中国的传统教育其实早已经发生了变化,读经是很稀少的现象,稀少到不忍心去批评。中国社会现在努力在学的其实是现代西方的教育,只是有些可能仅仅学到了皮毛。传统教育也是精英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