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知识对联内容相关谈

楹联知识对联内容相关谈

ID:34777459

大小:62.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楹联知识对联内容相关谈_第1页
楹联知识对联内容相关谈_第2页
楹联知识对联内容相关谈_第3页
楹联知识对联内容相关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楹联知识对联内容相关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楹联知识--对联“内容相关”谈张东继笔者在对联讲座讲到“内容相关”之后,有学员举出一些上下联一写人、一写物或一写事、一写理,似乎不“相关”的联例进行质疑。为此,我写点文字,发点议论。上下联“内容相关”是对联的特点之一,也是构成对联的一个要素。所谓“相关”,是说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彼此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上下联的关系,有的相向,有的相反,有的相继或相补,有的相交或相同,总之,是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一)“内容相关”,并非内容都相同 上下联内容相同,但并不要求都相同,且多数对联上下联内容是不同的,但必须相关。内容

2、相同的上下联是围绕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表达方式去阐述,而不是上下联的重合。如:花甲重开,外加一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一四一岁生日联) 南宋状元宰相;西京孝子忠臣。(广东文丞相祠联)这些对联,上下联不仅“内容相关”,而且“内容相同”,所表达的是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的两个(几个)方面。第一联祝颂同一个人一百四十一岁高寿,但上下联的数学算式不同而已。第二联以“状元宰相”赞扬其官位之高,以“孝子忠臣”赞扬其道德之美,所颂扬的则是同一个人(文丞相)。上下联内容相同的对联,如果思路狭窄,又大量运用同义词,表达不

3、得法的话,就很可能要犯“合掌”的错误。请看:布谷声声催懒汉;子规句句警闲人。 上下联不仅内容相同,其实是内容相重,而且大量运用同义词相对,“布谷”与“子规”属同一事物的两种名称相对,是典型的“合掌”病联。当然,内容合掌,主要看语意,并非一律排斥个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相对。上下联内容不同,但必须“相关”。如:五亩自栽池上竹;三人同作月中游。(黎泉集句联)一写“池上竹”,一写“月中游”。上下联所述事件各异,但反映了苏轼的生活经历(均集苏轼诗句),内容不能说不关联。总之,上下联“内容相关”并非内容相同;内容不同,但必须相关。 (二)“内容

4、相关”看主题 对联同文学作品一样,不仅有内容,而且有主题。总是内容表现主题,以主题统帅内容。上下联常常是在一个主题统帅下的两个方面。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黄兴撰题)从内容看,上联颂“七十二健儿”,下联述“四百兆国子”,但共同表达一个主题:沉痛悼念广州起义的死难烈士,热情歌颂辛亥革命战士的英雄壮举,反映全国人民反对清王朝的共同愿望。良工造物维其巧;大匠诲人必以规。(竹木业联)表面看,上联说“造物”,下联写“诲人”,内容各异。其实,下联是上联的类比和引申。对联不仅宣传了按规矩制出竹木产品的精巧,而

5、且进一步说明教育人也必须按一定的道德标准、一定的法规和一定的文化水准进行,这便是此联的主题。“大匠诲人”语出《孟子·告子上》:“大匠诲人,必以规矩。”所谓“大匠”是指在学艺上有重大成就而为众所敬仰的人。缺乏主题(中心)的对联,上下联内容也必然难以关联。 (三)“内容相关”看“正”“反” 正对、反对、串对的类别就是根据对联内容来划分的。不管哪一种“对”,都必须上下联“内容相关”。正对的内容相关,而“反对”是否“内容相关”呢?请看:生经白刃头方贵;死葬黄花骨亦香。(广州四烈士墓联) 有好儿孙当是福;无多田地不为贫。(佚名) 但以诗书

6、教子弟;莫将成败论英雄。(江苏项羽庙联) 第一联说生与死的意义,是人生的两极关系,旨在颂扬烈士死的意义。第二联从“有好儿孙”和“无多田地”对“福”与“贫”的看法,上下联是辩证关系。第三联“教子弟”与“论英雄”旨在下联,上下联是衬托关系。此三联的上下联内容均一正一反,但彼此的内涵及逻辑关系都是很紧密的。反对的上下联是从相反或对立面的角度写的,使之互相映衬,鲜明对照,相反相成,共同表达一个中心。但相反的事物(道理)必须互为关联。或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下面一联,上下联意思虽相反,但无逻辑关系,彼此内容也不关联,故不成对联:坚持重教尊师方

7、向;反对贪污受贿作风。 “重教尊师”与“贪污受贿”虽是一正一反,但两者不存在对立关系,没有内在逻辑关系。如果将“重教尊师”改成“勤政爱民”则可成联。串对,是把一件完整的事或一个完整的意思分作两步表达,即把一句话分作两句来说,组成上下联,共同表达一个中心。因此,上下联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上下联的关系有递进、转折、选择、假设、条件、因果、顺承等等。例子就不必赘述。 (四)“内容相关”看技法 有些对联,由于用了某种巧妙的技法,便把迥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组成相互关联的对联。技法很多,这里只谈两种:衬托技巧:为了突出某一事物,便用类似的事物或

8、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放在一起作陪衬,这就是衬托法。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早读书。 凛列风霜知劲草;艰难岁月识英雄。 此二联的上联讲的是自然界的“鸟”与“风霜”、“劲草”,下联写的是人。上下联正是用了衬托法才使之关联,即用“鸟欲高飞”衬托“人求上进”,“知劲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