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复辟现象的文化心理思考

民初复辟现象的文化心理思考

ID:34778261

大小:66.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民初复辟现象的文化心理思考_第1页
民初复辟现象的文化心理思考_第2页
民初复辟现象的文化心理思考_第3页
民初复辟现象的文化心理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民初复辟现象的文化心理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初复辟现象的文化心理思考——有感于《我的前半生》摘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约定俗成似的思维定势与民初纷繁的复辟现象不相吻合。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传记中,对复辟现象有着真实形象的描绘,从而引起作者对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的思考以及从民族文化心理层面对民初复辟现象的原因分析。关键词:民初复辟现象;文化心理曾几何时,人们一直有着这样的思维定势: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迅雷不及掩耳、扫荡一切旧传统旧势力之势,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2、制政体——清王朝的统治,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虽也出现洪宪复辟、张勋复辟等事件,但那毕竟是跳梁小丑一样的少数人物,为着个人野心或政治集团的利益,或阶级立场出发而演出的不得人心,逆时代潮流而动的丑剧,是偶然的。但是再读《我的前半生》,特别关注于溥仪及其周围人为复辟的奔走及社会的反映,会发现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在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由于著者的特殊身份,使这部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或史学著作。作为历史的亲历者,他对史实的描述细致真切,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尤其是从自己

3、的视角出发再现前半生的沉浮轨迹,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征和历史风貌,给后人以全新的审视历史的视角和启示。历史上,王朝复辟的现象很多,清王朝的覆灭也不例外。几乎在中华民国建立的同时,在溥仪周围就集合起了复辟集团,他们为着共同的阶级利益,并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利用一切时机蠢蠢欲动。而且,似乎他们并不孤立,社会上对帝制留恋,迷信皇权的大有人在,乐意为复辟梦想奔走的也不乏其人。在溥仪的书中写到,在他退位以后,许多遗老遗少甚至民国将领们仍对他顶礼叩拜,把能得到前清的赐谥、赏紫禁城骑马、

4、赏乘坐二人肩舆、赐写春联、福寿字、对联等等,当成“难得的‘殊荣’”;一些地位低些的各地“商绅”则求遗老们给死了的长辈灵牌上“点主”,写个墓志铭,在儿女婚礼上做个证婚人。张勋复辟时,北京城居民们悬挂龙旗,铺子里卖假发辫、清朝袍挂,报馆出复辟消息的号外,售价比日报还贵,可见社会上普通民众没有太大抵触情绪和行为。各派系的军阀首领也和皇室联系密切,“民国的大人物,特别是当权的北洋系的元老们,都曾经是热心于复辟的人。这次他们都把张勋当作靶子来打,对我却无一不是尽力维护的。”①(P113)溥仪对奉系的张作霖、张宗

5、昌、毕庶澄也抱着较大的希望,认为他们是可以依靠的复辟力量。此外,还有白俄逃亡将军谢米诺夫也曾机骗取溥仪信任,大捞了一把等。是什么原因导致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帝制念念不忘呢?复辟不仅仅是偶然的现象,偶然与必然是对立的统一,无数的偶然现象背后孕育着必然的因素。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试图从思想文化和心理层次对民初的复辟现象进行思考。民族的思想文化与心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所形成的,积淀在民族性格中的深沉因素,反映和指导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一,具有置后性或说惰性。

6、虽然思想文化和心理作为一种思想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发展,但一致性并不表示同时性。表现在封建的陈旧的思想体系和文化心理置后于民初政体的剧烈变化,变化没那么快。其二,思想文化与心理具有渐进性。对其改造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民族的自我反省与探索,去粗取精地学习,以及先进的宣传者对民众长期的启蒙与教化。其三,思想文化和心理存在群体和个体差异。表现在民主与进步的潮流中有推动历史前进的爱国者却也不乏投机钻营,贪权好利之徒。民初复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些特性的反映。根据民族的

7、思想文化和心理的特点,来分析和探讨民初复辟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认识。(一)封建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使许多人无法抛弃忠君思想和皇权信仰。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也打破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但这是制度上的变化,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不可能象帝制的倾覆那样迅速的从人们的头脑中扫地荡尽。中国数以万计的济济于科举仕途的读书人自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尊孔读经,所以“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可谓深入人心,从而奠定了他们复辟保皇的思想基础。普通读书人尚且如

8、此,更不必说那些仕宦家庭出身,深受皇恩的官员和前清的遗老遗少们。历史学家汤普逊说:“当一批人从共同的经历(无论是继承的还是分享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感到并明确说出,他们之间有共同利益,他们的利益与其他人不同时,阶级才会产生。”⑵(序言)。故而,共同思想文化经历使整个封建地主阶级引导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复辟保皇,并把一大批人紧紧聚集在了溥仪周围:溥仪的恩师陈宝琛、受知遇之恩的戊戌维新的首领康有为、后出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的郑孝胥、伪满洲国监察院长的罗振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