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浅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ID:34779763

大小:54.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0

浅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_第1页
浅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_第2页
浅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_第3页
浅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的智慧》读后感QQ在璀璨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老聃的《道德经》无疑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一部仅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囊括了处世之道、养生之道、管理之道、为政之道等人生智慧,他那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对中国人的人格塑造和宗教、政治、文化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老聃以及他的著作《道德经》都许多传奇而神秘的色彩,为了解老聃我打开了《老子的智慧》,并从中慢慢领悟老聃的人格魅力和处世之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的智慧》第五章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

2、中。”(译: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最后这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虽说亦在指统治者若用强制性的政令约束百姓,最终只会招致失败,还不如顺应百姓需求让其自然发展、虚静无为,百姓才会拥护爱戴你,万物也才会生生不息。但也可以引申到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若说话太多必定会理屈词穷,或是陷入窘境和失败,甚至招致杀生之祸,那还不如保守虚静、沉默以待、

3、无为而治来得轻松而智慧。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如果不注意自己说话的内容、方式、对象与分寸,很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因此我们更应该细细体会老子这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内涵。“多言数穷”一个“穷”道出了多言之人的尴尬与窘迫,说话越多,越容易将自己和他人置身危险之地。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喜欢说话的人在性格上可能会带有行为外向、爽朗、正直、热情、活泼好动和爱打抱不平等人格倾向。由于这类人行为外向,所以在言语上总是喜欢直言直语和多言。而这类人一方面在说话的时候常常是凭借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看待问题,所以通常只看到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性格中带有的“正义倾

4、向”使得他的言语也极具爆发力和杀伤力,但其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他也只考虑到自己不吐不快的感受,较少考虑到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性格。这就容易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埋下了一个隐患,这是其一。其二,当一个人在表明或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会在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主张倾向、态度和性格特点。虽然他在一定能程度上能为自己吸引一些意气相投者,但这些意气相投者多数会出于对自我防御机制的保护而选择隐于暗处,且有时这些所谓的隐藏于暗处的意气相投者会根据事态的发展而做出对他们自身有利而不是对你有利的选择。从长远角度来看,多言无异于给自己贴上活靶子的标签而被人攻击。特别是在一些情

5、况不明的环境条件下,更容易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利用对象,成为他人的牺牲品。其三,由于多言者性格外向,言语行动敏捷且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所以这类人多是善交际、朋友多,故他们的消息来源多且快。有些事出于对朋友的信任而将某些秘密告诉他,虽他保证不会告诉别人,但由于多言者性格的原因在无意识状态下(如喝醉、兴奋、无聊等)将自己得到的消息透露给他人。消息在流通过程会因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口头传播的不准确性而出现传播扭曲效应。即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层层扭曲,以至于面目全非且多是夸张、增值而非缩小、减值的。所以当消息传到秘密的当事者耳朵里会对当事者造成巨大伤害,特别是有关个人隐私的秘密,这会

6、给当事人心灵上造成极大的创伤,若是当事人难以承受酿成惨案,多言者可能终生饱受精神折磨。多言不但会让我们失去了朋友对自己的信任,还给朋友和自己带来精神折磨。同时,暴露出来多言者的性格缺陷,有时会让更多的朋友对他对他避而远之,而造成心理扭曲等心理问题。由此可见,一个人多言不仅会暴露自己的性格、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让自己陷入窘境,还会给他人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所以,老子通过透彻的观察告诫人们“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以守持虚静、沉默以对、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守持虚静、沉默以待、无为而治的人,多数是言行举止平和,头脑清醒,善于观察、对事物的本质都有着深刻认识、思考

7、和感悟的智者。他们做事有条不紊、脚踏实地,不善言谈,但又保持适当的交际。他们谨言慎行,不易向人表达自己的心身和对外界事物的看法,更不会固守己见、与人争辩,更多的是以静观其变、深藏不露、持守虚静、沉默以对、无为而治的态度来应对。在智者眼中喜欢多言和逞一时口快之人要么只是单纯的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是澄清事实;要么是对自己言行过失的自我掩饰;要么就是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要么是为了投合对方的心意而故作姿态罢了,这样做不仅要绞尽脑汁的思考,还会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与要害,更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因为当我们指出他人的不足与缺点时,不管是否属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