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民风民俗(马自文)

礼县民风民俗(马自文)

ID:34786753

大小:74.1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0

礼县民风民俗(马自文)_第1页
礼县民风民俗(马自文)_第2页
礼县民风民俗(马自文)_第3页
礼县民风民俗(马自文)_第4页
礼县民风民俗(马自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礼县民风民俗(马自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迎喜神礼县是秦人的发祥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古老的周秦文化源远流长,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也沿袭着许多秦人的遗俗。位于礼县县城东北部的红河乡,海拔约1600米,属于梁峁沟壑区,红河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热土上。北魏为阳廉县辖地,明朝为横河里,清朝为慕义里。这里四季分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她更是一个文化之乡,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先秦文明的摇篮,秦人频繁活动的所在地,著名的天台山遗址就在这里。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风土人情,“迎喜神”便是这里的一种较古老的可感文化。喜神即吉祥神,因为人们的愿望都是趋吉避凶,追求喜乐、兴奋,因此就臆造出了一个喜神。民间传说喜神原本是

2、拜北斗星神的一个虔诚女子,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询问其所求,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误以为她祈要胡须,就赐了她长须,因为她笑时呈喜像而封为喜神,因有长须,不再让凡人看到她的形象,从此喜神专司喜庆,却不显神形。所以,喜神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专门的庙宇,高度抽象,但后世也有将祖先画像或商纣王视为喜神进行奉祀。对喜神的敬奉在各种礼俗活动中均很常见,尤其在一些较喜庆的场合中多见。然而,在红河流域的民间习俗活动中,喜神经常为人们所奉祀,人们奉祀喜神是为了追求激励、快乐。相传在秦人那时,迎喜神是牵动朝野上下的全民性活动,谓之遇得喜神则能致一岁康宁。奉祀喜神还有很多讲

3、究。在正月初一的辰时,阴阳先生在家里摆上香台,设供品祭祖宗,祭毕再叩头,整衣冠,观八卦,从天干地支相配合,立于甲子旬,依据“甲己艮在东北,乙庚乾在西北,丙辛巽在西南,丁壬离在正南,戊癸坤在东南,先落四角后正南”的规矩,择出新年喜神将要降临的方向,再打开大门,提着大红灯笼,携带香裱,一路鸣放鞭炮,径直朝那方向走去,途中不准回头,到具体地方后用香裱圈六六三十六步的一个方地,谓之“落脚台”,派两个未婚男子守着。巳时,轮到本年主持的六个会长在大家平时聚集的村口敲锣打鼓,人们就会穿着得体的新衣,戴着御寒的暖帽,踏着白茫茫的积雪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骑着枣红马,有的牵着老毛驴,有的赶着羊

4、,还有的拉着牛,小孩子抱着自家的猫或鸽子,身后跟着看门狗,甚至有的老太婆赶着大母猪也来凑热闹,与以往不同的是小孩子和这些牲畜头上都带着纸扇红花,特别是马驴牛这些大家畜笼头两旁还挂着大红绸带,脖子上还挂着一串铜铃铛,尾巴上绑着大红花。大会长慈祥地看着大家,朝喜神方位一挥手后便端上香火盘,朝喜神降临的方位走起,年轻人吆赶的牲口队走在最前面,小孩老人跟在后面,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山道上像赶集一般热闹非凡!到达“落脚台”后人们鸦雀无声,会长要举行礼仪,六个会长从盘里取出丰盛的祭物,在“落脚台”上端摆一圆圈状,与方形落脚台相对应,意在“天园地方”,之后在祭物圈内点燃三支黄腊烛,左边的

5、代表天神,中间的是喜神,右边的是地神,再在喜神前燃一柱(三支)香,烧三沓神方(一种给神专用的纸钱),所有人三跪九拜,祈求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喜神袒佑,平安顺利。礼毕,小孩子跑到人群外鸣放鞭炮,这时有一本命年青年男子手握关公大刀,骑着枣红马,按顺时针方向绕村庄奔驰一圈。牲畜在人的催赶下跟着他跑,第一个超过此人到达“落脚台”的可谓是夺魁者,那么关公大刀就在夺魁者家里稳放一年。牲畜绕村一圈后便到河里喝水,河边休息,人们乘此机会捡柴(取谐音“捡财”,意在招财)。如果这时有喜鹊飞来,意在当年“双喜临门”,更会让人喜上眉梢。午时后,人们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回到家。接着村中老人则拿着香、

6、蜡、纸还要到庙里与神进行继往开来的对话,希望能得到本村主神的德润,让生灵走出困境。小孩子则端上小木盘,放上香烛,挨家挨户给新逝者和先人烧香,给长者叩头,做为长者会讲一套圣贤、忠善、仁德一类的良言,以及平安之类的祝福。当然,最后不忘了把崭新的压岁钱送到每个小孩子手里。在经济飞速发展新世纪的今天,每到春节的时候,富裕了的村民还不失时机地给心爱的拖拉机和小汽车绑上大红花,安全有序地跟在人流后迎喜神,使原始、古老的“迎喜神”也增添了现代的意蕴。目前,“迎喜神”这一岁时节令性风俗,在礼县文化部门的大力发掘下,已作为该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一定会目睹这

7、种充满喜庆、祥和的场面!乞巧乞巧是流行于西汉水流域(礼县永兴地区入西和长道、石峡地区)的一种地方特色浓郁的文艺表演形式。乞巧是乞求“七娘娘”(即七仙女)赐于灵慧、利巧的意思。根据史料记载,乞巧活动始于唐而兴于宋,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乞巧节演出,从七月初一开始至初七结束,参加者大多为各村未出嫁的姑娘,演出时姑娘们载歌载舞,场面宏大,整个活动过程分为迎巧、坐巧、乞巧、送巧四个阶段。七月初一举行迎巧仪式,由姑娘们化装成巧娘娘,身着洁净艳丽的的服装,唱着迎巧歌,在村外把巧娘娘造像迎请到事先商定好的一家庭堂,即为迎巧和坐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