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时代的商业革命

社群时代的商业革命

ID:34786965

大小:85.6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10

社群时代的商业革命_第1页
社群时代的商业革命_第2页
社群时代的商业革命_第3页
社群时代的商业革命_第4页
社群时代的商业革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群时代的商业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群时代的商业革命  社群时代下,体验将大于产品;企业会仿照狼群战术,以较小的单元,分散寻找商业机会,高管和总部只负责战役集结  电影《拆弹部队》中,上士威廉姆斯在伊拉克疯狂地拆弹,当他回到家乡,在超市面对冗长的货架感到茫然。这是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职业人从重复的局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不能选择整体的意义,是荒谬而可悲的。从福特T型车革命到中国制造大行于道,百年工业史背后隐藏的是同样的产业逻辑:“标准化”、“规模化”和“流水线”。  而今天,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发展,传统工业时代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未来经济与社会组织将不再是凝

2、固僵化的“矩阵式”形态,而呈现为互联网社群支持下、个性张扬的“树枝状”模式。这种转变是革命性的。  工业范式下,抹杀多样性需求。就像20年前,桑塔纳在中国人心目中几乎是轿车的代名词;社群范式下,多样化需求被释放,每个人都可以在上百种车型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款。  工业范式下企业、员工、消费者的关系  在工业范式下,生产者可以连接技术和已知需求数量两条小路,连接光明与幽暗,沿路探索。新的社群范式没有这样的路。技术过剩以后,完全靠需求引导,在无限的需求组合中给企业生产定位  汽车工业的先驱亨利·福特有三句话,可以概括工业范式下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我问人们

3、想要什么,他们总是说更快的马。”  “顾客可以漆任何喜欢的颜色,只要是黑色。”  “汽车价格下降1美元,增加1000名顾客。”  在汽车问世前,除了少数工程师,普通民众对此一无所知。当时的人们只能就已知需求(马)增加速度(汽车)。汽车问世以后,提升人们速度需求的上限。这里,试概括工业范式第一定律:技术突变创造需求渐变。  这也成为工业时代企业的思维定式。施乐著名的帕洛阿托研究中心,曾开发出以太网、图形用户界面,PC、PDA和笔记本电脑的雏形。但施乐都未能将其商业化,在信息革命中无所作为。其主业是复印机,只想要造“更好的复印机”。  根据短板原理和格雷欣法

4、则,传统工业经济就是将多样的消费需求与有限的生产能力截成平齐。同样的价格满足更多的低级需求,而不是更少的高级需求,所以也就压缩了消费环节的投资。  按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越低级的需求,相应市场规模越大;越高级的需求,产品制造的相应分工协作越复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指出,规模是分工协作的前提。所以福特说“顾客可以漆任何喜欢的颜色,只要是黑色。”  将个性需求截成同质的市场,生产(工具)反超需求(目的)。这种范式下,企业在创造顾客的同时,也在破坏顾客。而整个经济,则是以牺牲产品内的多样性,换取产品间的多样性。  “价格下降1美元,增加1000名顾客

5、。”牺牲个体需求多样化,以单一型号最大化换取企业利益最大化。T型车单价最终降到3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300美元,从1908年投产到1927年共生产1500万辆。  单一最大化的生产的背后,是机械重复高效率的流水线和从事标准化操作的工人。手工生产一辆汽车要728工时,流水线缩至12.5工时以下。T型车分解为7882工种,其中949种需身体强壮,3338种需普通体格,3595种可在正常以下;其中又有715种可由独臂,2637种可由独腿,10种可由眼盲,2种可由双手残疾者完成。显然大多数工人都能做比每个工种更多样的工作。  同期,泰勒的实验发现,在同一工种

6、内部,铲子最佳容积为21.5磅(9.75千克)。配备标准铲,如果再喊号子,生产力只需简单地用21.5乘以总工时。对比流水线工种能力分级,有理由相信,用铲子和管理者截工人能力的效率最大化。而如果为每个工人配备最合用铲,不仅增加铲子的成本,更增加文案工作量。  福特说:“工资解决9/10的精神问题。”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简单枯燥的工作。梅奥带队的心理学家,而不是管理学家,在霍桑工厂实验中发现,工人的动机复杂得多。1960年又一个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X理论和Y理论。  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贯穿管理学史。梅奥确实比泰勒深刻,工人们有比钱更高的

7、需求。但迄今为止,泰勒仍比梅奥有用。人文主义在实践最深入的企业,也是依附理性主义的主流。如果允许工人完全服从内心的召唤,企业将解体。  将个性能力和需求截成同质的协作。企业创造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在破坏员工。工具反超目的。  试概括工业范式第二定律:产能限制个体需求/能力层级。工业范式第三定律:在限制需求/能力层级内扩大产量。有点像郭德纲的段子:“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我们迷路了,以后只能吃牛粪了。好消息是,牛粪有的是!”  当限制需求饱和,回到第二定律。提升需求层级,相应细分市场。通用汽车天生就有多种车型,1928年超越福特公司成为第一。

8、  当技术饱和,回到第一定律。如此往复。工业史就是将人类的长期绝对稀缺分割成多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